文/芳华
听说《日子》这本书还是从宋丹丹的小品“倪萍都出了本书叫《日子》,我就出本书叫《月子》”。宋丹丹的“月子”没看见,得空翻阅了倪萍的《日子》。
这本书写于1997年,略微有些久远,主要写了作者这些年的成长经历,从作者所叙述的事情来看,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倪萍,体会人生的辛酸。
“十七岁的我还不知道离别的记忆比铁轨还长,只觉得离别就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近未来,接到无穷的风景地带。”离别的记忆比铁轨还长
这些话对于一个即将离开亲人,离开故土的人显得那么的真实。我们都在经历着离别,但谁又能否认离别是另外一种成长。没有离别,也许也许成长的遗憾;没有离别,谁又能知道曾经拥有的是多么弥足珍贵。一切的一切,当我们失去后才学会珍惜;永远的永远,分别后才试着学会回忆。
书中对一个人着墨很多,那就是倪萍的姥姥。
“生活在姥姥身边,越来越感到姥姥是一座桥。这座桥飞架于溪水之上,轻盈而刚劲。它把我的过去和今天两岸连接起来。”
倪萍和姥姥的关系十分亲密。在姥姥身上,她读懂了人生,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总有一天,姥姥要离去,生老病死谁又能抗拒。世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人命一尺,难求一丈,活着,就已经是造化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分一些留给家人。
小时候,我也从姥姥家长大。姥姥家住农村,忘不了日落时追赶着进鸡笼的鸡鸭,忘不了一根绳子系在梯子上荡的秋千,忘不了蹲在玉米地里拔的草和建的苗……
咕咕咕只是,往日,真的久远;记忆,渐渐的模糊。
日子就像那就酒,越久远越香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