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
我国民间习俗每年年尾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一则去旧迎新,二则可以把家中的秽气清除。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l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不知不觉年关又至,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又将开启。虽说现在的家庭每天都有拖地、拭擦桌凳,但跟大多数家庭一样,每到年底,我家整个房屋还是得照例里里外外打扫一番,或许这也是为了迎合习俗“辞旧”的一种仪式。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年前打扫门窗、灯饰、衣柜、书柜及桌椅的重任就移交到我的手里。虽然我觉都挺干净的,但领导下令不能不听,毕竟服从指令、和谐家庭是我们男人的使命。
几年的打扫工作经历,我也学会了一套打扫方式。次序一般先整理后打扫、先室内再室外、先房顶后床底。工具方面动用了喷雾瓶、毛巾、旧牙刷、钢丝球等,至于清洁剂之类的,无非就是牙膏、洗洁精、玻璃水,总之能去污类的都行。
家里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是我清洁最好的工具,使用时用喷壶对着门窗喷淋一番,然后用旧衣服拭擦,那些灰尘污渍一下子就吸附在旧衣服上,一般窗户二件旧衣服拭擦下来已是完成了八分。旧衣服最大好处是脏了可以丢弃,毕竟大冷天的反复冲洗抹布也是一件很无趣的事。
窗纱清洁是最头疼的事,那些纱网上积累了一年的污垢尘埃。原先我也尝试用旧衣服擦拭,但效果很差,往往二件旧衣还不能解决一个窗纱污迹,而且全屋窗纱也为数不少,这样拭擦下来旧衣服多不太够用,成本完全不合理。后来我改变战术,将窗纱拆下来,拿到卫生间调节花洒用水压洗,这才解决了旧衣服供不应求的难题。
玻璃窗清洁相对简单的,但操作却是要反过来的。先用玻璃水喷淋打湿,接着用拧干的毛巾拭擦,如此三二遍,最后再用干爽的旧衣物抹拭,包证玻璃上光鲜亮丽。操作的重点就是最后拭擦的衣物一定是干爽的才行,不然玻璃上会残留难看的斑点水渍。
大扫除付出的是耐心和体力,同时还有令人纠结旧杂物的取舍问题。尘封的课本杂志、残缺的小孩玩具,淘汰的电器产品、空置的各式盒子等等。五花八门,很多都忘记了它的来历,想扔掉又怕会抹去了一个回忆。试过几次看到“形迹可疑”的小物件,只能在家庭群里拍照询问取舍与否,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人们说大扫除也是对自身烦恼的一次清理,说学会放弃才能得到更多新的东西,更有人说扫除可以打破内心的自我防御。对这个观点我倒不是完全同意,许多事情的好坏肯定不能用新旧来判定。
《断舍离》一书写道:主角并不是物品,真正主宰的其实是自己。
“断”——人生每个阶段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也因此,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欲望也会不断萌发,不可能完全断绝。比起“断绝”,更好的方式是“节制并规划”欲望。
“舍”——“舍”本就是一件违背人类本能的事情。当找出整块的时间,对想要舍弃的物品,或者困扰你已久的某种情绪,进行审视、评估、筛选,为下一步是否做出“离”的决定做准备。
“离”——通过记录和规划节制物欲,通过重新审视和评估筛选来整理情绪。离开真正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物品有哪些,对自己有滋养作用的情绪又是哪些。这样一来,做出“离”的决定就简单许多。
当然抛弃物品未必就是解决自身的根本,反过来理解,解决自己内心的不良旧习并不是依靠外在的物质。
物质也好,思想也罢,只要适合自己的就行。至于新旧,我想那都不是问题。
时光如雪,倾覆万物。陌上风尘,轻轻掸落。
旧年的音讯,随着岁月季节的风霜,杳然而远。琉璃的往事,恍若飞鸿踏雪泥,点点斑驳,淡淡留痕。岁末,是终点,也是起点。是别离,亦是重逢。
新的一年,愿你与所有的美好相遇,愿你余生顺遂,所求皆所愿,所行亦坦平。
愿每一天与你在文字中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