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50岁膝下无子女过得自由自在,有人30岁儿女成群。
有人说,只要不违法不损人,生与不生都是个人自己选择;
也有人说,我们处在一个正在发展转型中的社会,生与不生不单单是个人层面的问题,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已经无法令人忽视;
还有人说,生活的艰辛、经济的压力,我们不是选择不生孩子,而恰恰是没有选择才决定不生孩子。
有人不生,有人超生
大家应该还记得几天前被网友和媒体集体讨伐,“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一个儿女”的论调吧?
道客君认为,只要不损人不违法,生不生孩子都是个人自由意志,其他人哪管得着。
更何况都2020年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有一个模板,但幸福不是。
最颇为极端的是,就在最近,住在广西河池深山的一对90后夫妇最近火了,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他们顶着大山、农村和贫困的标签,生了9个孩子。
9个孩子里最大的已经12岁,除此之外,第10个孩子也即将在9月前后出生。
因为媒体的报道,这对年轻的夫妇受到了来自全国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面对媒体采访,当事人韦国则回应称,自己小时候被养父母养育长大,但当时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常常感到很孤单,因此才会觉得多生挺好。
至于怎么养育孩子,韦国则表示这是自己和妻子两人共同的意愿,自己赚的钱也够供一家人生活。
在记者问到子女上学教育怎么办的时候,他表示只要孩子想读,自己会打工供他们上大学。
▲当事男子回应记者,自己能够抚养孩子
澎湃新闻的采访揭露了这个大家庭的现状,一家11口暂时住在政府兴建的150平安置房里。
“韦国则家11人都享受每人每月350元的低保,一个月近4000元。此外,他们家还享受养老金、生态林补偿、农业补贴、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医疗保险补助等大大小小七八项政策。” ——来自澎湃新闻,《90后贫困夫妻12年生9娃:生完十个不生了,要供娃上大学》
加上韦国则在离家不太远的广东工地做杂工,每天能挣到200块的工钱,他们一家人每月收入有6000到7000元。
劝生的声音:人口老龄化严重
这几年,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探讨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则意味着出生率降低,社会劳动力减少,养老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则可以视作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7%增长到14%需要的时间长短,意味着老龄化速度快慢。
按照国际组织统计,英法美日等虽然提前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但他们老龄化的速度缓慢,其中英国用了45年,日本只用了25年。
据统计,日本60至64岁老年人的就业率2018年高达68.8%。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约占11.9%;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12.6%。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
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人口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到3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到28.1%。
这样形势严峻的老龄化增势引发了很多社会学专家的担忧,很多专业人士向政府和社会大众呼吁鼓励生育,优化人口结构。
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随后几年里,北京、河北、山西、广东、四川等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就连人口大省河南也适时修改相关条例,进一步放宽生育条件。
从宏观角度来说,一个国家和地方的生育政策会根据社会所处的阶段和环境而变化,这是必然的。
▲20世纪中期,
一个家庭生10个孩子不稀奇,
七大姑八大姨们就是这么来的
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无法将生育要求强加在每个人身上。
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除了适婚适育女性减少等客观原因外,我国生育率不断降低,很大程度上和这届年轻人生育意愿不强有关。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城镇化程度高,年轻人生育意愿低。
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多子多幅”、“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有一部分人主动选择不要孩子。
另一方面,更多选择暂时不要孩子人群,并非全部是主动选择。对社会、教育环境的担忧,对自身经济能力的顾虑,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等,让这部分人被迫暂缓或放弃了生孩子。
在这部分人看来,选择生孩子就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在决定生育之前,要充分考虑自己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及想清楚自己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做好计划后再准备迎接新生命。
而我们都知道,这种与其说严谨倒不如说是焦虑的心态,可不单单体现在当代国人的生育观念上。
本文部分整理自军武次位面
第一财经
澎湃新闻
南方都市报等
对于最近“生孩子”频频引发热议的事件你持什么态度呢?
欢迎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