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印度圣雄甘地,用绝食独特方式抗争,1人胜过千军万马

印度圣雄甘地,用绝食独特方式抗争,1人胜过千军万马

作者: 晴果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5:56 被阅读0次

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甘地

他是20世纪最奇特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和平、独立、平等的政治主张,使用绝食这一独特方式来进行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的全名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家族笃信毗湿奴神,是他思想最早的源泉

1869年10月12日,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甘地家族诞生了一名男孩。

因为父母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家庭笃信印度教大神毗湿奴,所以甘地从小就受到不杀生、素食等思想的熏陶,毗湿奴的行为准则成为甘地思想最早的渊源。

8岁订婚,13岁结婚,志同道合的妻子是他终身事业助手

印度盛行童婚制度,甘地在8岁时便与同龄的加斯杜白订婚。

13岁时,两人结婚。妻子加斯杜白也是位虔诚的印度教徒,和甘地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社会地位与民族待遇也类似,从此,她成了甘地的终身伴侣和事业助手。

虽然甘地的婚姻很幸福,但是成年后的甘地是印度童婚制度的反对者。他清醒而犀利地指出:童婚会导致民族体质衰退乃至于亡国。

24岁起定居南非21年,用非暴力思想反抗民族歧视

1893年,24岁的甘地应南非一家印度富商邀请,前往南非办理一桩民事纠纷。

当时的南非是英国殖民地,有不少印度侨民,其中多数人从事苦力,受到当地白人的歧视。

甘地来到南非后,积极参加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朋友们都希望他留下来,继续为侨胞说话,甘地同意了,定居在南非,并申请到最高法院当律师。

在南非21年的斗争过程中,甘地逐渐形成了他的非暴力思想。

结合思想深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硬度教义,把“以善报恶,以德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

他还经常与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所倡导的非暴力思想是甘地感触颇深。

1904年,甘地先后创办了凤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两个非暴力抵抗运动基地。还在南非组织了多次反抗民族歧视的运动。

为此,他本人曾受过南非当局的逮捕和当地白人的毒打,但运动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45岁回国,继续倡导非暴力思想,促成印度自治

1914年,45岁的甘地回到印度,成为了一名颇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因为政治主张和非暴力抵抗斗争策略被当时资产阶级和很多群众拥护,甘地很快成了国大党实际领袖。

回到印度第2年甘地就建立了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目的就是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培养人才。

当时在印度一直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甘地发动全国各阶层人士,向英国政府提出不合作运动。为此他多次被捕入狱。

第2次世界大战后,甘地希望印度能独立并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带领全国同胞为争取自由,以绝食的方式向英国施压。在他的积极运动下,终于促成此事。

独立后的印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教派冲突,甘地呼吁团结。并决定再次运用绝食武器,制止印巴两国领导人在克什米尔的争斗。

79岁遇刺身亡,死前发声:请宽恕这个可怜人。

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

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他问好,一面迅速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嫣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

这位纳图拉姆是印度教狂热分子,始终反对甘地的非暴力学说。

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

结语

甘地遇刺噩耗迅速传遍全国,印度全国沉浸在哀痛与悲伤中。

这位拥有最慈悲柔软心肠的圣贤,毕生都在率领民众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路上。

他用最柔软伟大的力量征服了无数人的心,愿世界永无暴力!

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甘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圣雄甘地,用绝食独特方式抗争,1人胜过千军万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dq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