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一 2019-01-08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一 2019-01-08

作者: _道家弟子_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1:54 被阅读0次

    最近重温了一年前万维钢解读过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对佛学+进化心理学的认知又深刻了一层。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罗伯特·赖特是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他之前的两本书《非零年代 : 人类命运的逻辑》和《道德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都出过中文版。

    在这本书的解读中,万维钢特意强调了,翻译成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亚洲佛教中超自然的东西都去除了,没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神通这些东西,可以说就是一套哲学思想加上冥想的训练方法。

    1. 什么是“苦”?苦是不满足。想想吧,如果我们很容易满足,就没有动力持续的追求,所以不满足是我们的生存本能。这是人类的本性,并没有任何褒贬的感情色彩,只要认识到这是基因的“阴谋”即可。相对应的,“快乐”是基因设定的诱饵,是触发行为的动因。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些苦和乐的进化算法已经刻画到我们的基因里了,是我们心理情绪的底色。这样看来,《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是不是和这部分的观点交相辉映呢。

    自然选择关心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让基因延续下去,因此大脑会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实现目标会带来快乐;二是这种快乐转瞬即逝;三是大脑更多关注第一点而忽视第二点;结果便是,人生充斥着不满足,生物永远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追逐着一个接一个的短暂快乐;

    我们经常把胡萝卜绑在驴的嘴前,驱使它推磨。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基因的设定一次次的驱使过完一生完成繁殖的目标。本来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这些机制给了我们在自然界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些机制(被快捷编码成了我们的情绪),也有环境错配的时候,烦恼也就产生了。

    2. 烦恼也是错觉

    第一,环境变了,编码没变。比如:对高脂肪、甜食的渴望是远古时代进化出的情绪,并不适合现代社会食物充足的时代。一些愤怒和报复情绪是应对熟人社会的有效手段,但未必适合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模式。

    第二,假阳性。在野外对潜在的危险,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因为一个就有可能致命。然而这样的谨小慎微、对危险过度放大的情绪放在现在社会极易导致不必要的焦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3. 五蕴皆空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就是生物体从外部接受信息到做出处理判断形成意识的一系列过程。

    色:外界物质的总和,是对我们身体的刺激的来源,严格说甚至包含我们的身体结构(色身);

    受:因为外面的色(又叫尘)和身体的色(又叫根)的结合互动产生的知觉,是客观的,就像眼睛不参与意识(当然你事后可以把受分成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但那是预期到会引起你什么感情的分类);

    想:这部分才是主观的开始,我们因为“受”和大脑当中的机制(包含先天、后天)而产生了各种对应(包含文字、意象等)、并产生爱憎等情绪;

    行:我们的行为是受思维支配的,因为有爱憎,所以有相应的行为(包含想法,佛教叫身口意,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和实际做的都算);

    识:不只是意识,佛教的识有八识,这里更多指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实末那识更像我们这里讲的行为背后的模式。简单说,佛教认为这些思想和行为会强化我们的模式,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触发相同情绪和行为的阈值会降低。

    这可以说是我们和外界互动、把外在内化的一个过程。

    五蕴皆空,并不是否认各种情绪各种感受甚至是外部世界的客观性,而是希望把“自由意志”从情绪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形成真正的“自我”,不再仅仅作情绪的奴隶。随时抽离反观自己,随时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只是又一次启动了快捷方式,随时意识到自我要参与到情绪管理之中所要追求的是“慢”而非“快”反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一 2019-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e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