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38#
阅读时间:之前听过,今天12.29上午再听和晚上补上笔记
阅读书目:《浪漫之魂》
作者:赵林,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
我见:
01、“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02、当时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理性是一种普遍性,必须要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但卢梭恰恰相反,他是代表一种个体的、个性的、浪漫的、情感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正好相反,所以他更多是代表他这个人。
03、因为这两场运动前后相接,必须连在一块儿讲。如果总结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各自的特点和差别,可以这样说——宗教改革是用信仰的权威取代教会、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认为信仰最重要,他宗教改革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一个人因为信仰而得救。所以他把信仰塑造成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信仰的权威来取代教会、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正好相反,启蒙运动是要用科学、理性的权威来取代信仰的权威。
04、伏尔泰有一句响彻欧洲的口号叫“粉碎一切卑鄙无耻的东西”,是用拉丁文表述的,这是伏尔泰影响非常大的一句口号。但是伏尔泰一边高喊着“粉碎一切卑鄙无耻的东西”,一边和所有这些代表着欧洲的卑鄙无耻东西的上流社会过往甚密,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边、在这些国王的客厅里边,进行着社会阴暗的勾当。而卢梭就认为我是日内瓦公民,我是站在人民这边的,所以他和伏尔泰就典型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群,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贵族的、崇高的、高雅的;一种是平民的、真实的、朴素的。
05、我们就觉得很奇怪,康德是个道德圣贤,卢梭好像充满了瑕疵,但这两个人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脉相成,是相通的。原因是康德能够真正地读懂卢梭,他认为卢梭是真诚的。所以他后来说有两个东西让我们思考越多,感动越深,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06、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史的转变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上帝到底是属于外在的世界,还是属于内心的良知。这个转折是从卢梭开始,到康德完成,非常重要。
07、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一场9级以上的大地震,而里斯本正好是洼地,所以这个地震引起了海啸,海水就把里斯本全部给淹了,无数的生灵死于这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发生以后,伏尔泰就写了一首长诗,叫《里斯本地震》。他就以里斯本地震为由,对宗教进行批判,对上帝进行冷嘲热讽。卢梭后来读到长诗以后,拍案而起,就给伏尔泰写了封信,公开决裂。卢梭说,我拜读了尊著,我感到尤其恶心,你这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哲学家,在往人民的伤口上撒盐,对于那些在里斯本大地震中被飞来横祸夺去的生命,或者正在断壁残垣中痛苦挣扎的人来说,上帝的存在是他们心灵唯一的慰藉,而你连最后一点安慰都要剥夺。这很明显代表了两种思想。
08、卢梭对人类的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作者推荐还是两本,一本就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还有一本就是《社会契约论》。
09、他引发了后来对康德影响特别大的动机论,最后导致了一种宗教的向内心的回归。这个改革在西方宗教时期,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影响特别大。
还有他开启了后来风靡19世纪的浪漫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这种潮流是从卢梭开始的,这个影响特别大。
10、作者说:“所以我说我是用我的头脑在理解黑格尔,但是我是用我的心灵在体会卢梭。”
我思:
听完这本书,更加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知道的人也太少,不过还好通过听这个稍微了解一些,目前没有读过他的书。
真诚如卢梭。最后附上解读时间轴:
02:55伏尔泰是可以加“们”的,但卢梭只代表他自己
06:4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区别在哪里?
12:45少年卢梭在流浪途中被贵夫人收养
17:33卢梭竟然“抛弃”了自己的5个孩子?
20:01偶然的一次投稿,让卢梭一夜成名
24:38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让我们思考越多,感动越深
28:54卢梭为何会被通缉?
33:41伏尔泰的临终对话
39:21卢梭与伏尔泰所代表的两种法国
49:21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卢梭的多面性?
写于2021.12.29晚上11点,虽然困了,但是手动写完再这里写,先完成再提高。
距离2021年最后2天+一个晚上,加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