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师”,是颛孙师,就是子张;“商”,是卜商,就是子夏。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有贤德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了些,子夏又有些不足。
子贡说:那是说子张更贤德了。
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子张并不比子夏更贤。
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追求仁和礼,讲究“无过无不及”,没有过头的地方,也没有不及的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子张的性格,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很使劲,以至于经常有点过了。
子夏呢,规模狭隘,常有不及,孔子曾经告诫他: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圣人之教,抑其过,引起不及,归于中道,在孔子的教导下,子张、子夏后来都有巨大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