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读书改变人生,读书带来财富,文艺青年多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神圣化”的读书氛围,愈演愈烈。
我不否认读书益处多多,这也不是今天想讨论的重点。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它是生活的一元。功利与强迫下的读书只会适得其反,网上常常动不动就看到世界各国人均读书排行,我国又如何如何沦为倒数。当一件事儿变得和吃饭睡觉一样普通的时候,其重要性才会不言而喻,相反的,排名永远不会让不读书的人喜欢读书。
此处无声胜有声所以我认为,传播读书的神圣不如使其常态化,让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互联网带给人们的精神快餐越来越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读一本书远不如刷头条刷微博来的爽快,但是你刷的越多你就越空虚,过眼云烟的庞大信息只让你一时爽快却没有后续能量,或者说没有在你的脑海里形成固定的思维逻辑。我们为什么一日三餐?因为餐后会为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因为睡眠之后让我们精神充沛。同样,读书能带给我们的是源源不断的感悟和收获,在你的阅历和知识不断丰富之后,重读或回想读过的书一定会有新的想法和认知,这就是读书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而大量刷快餐信息只能消磨你的时间并扩大你的空虚。
读书本身无可厚非,选择也是一种自由,有用书和无用书都是相对而言,能让你觉得舒坦的,就是现阶段你的好书,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小说,会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并陶醉其中,但当你发现好的小说也是建立在优秀的理论和情感之上时,你会不由自主的选择更深层次的领域去涉猎,所以,读书不应该强迫,常态化才是正确的道路,在此引用曾经看到过的理论:阅读也是循序渐进的
1. 纯娱乐小说,阅读的起点
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也很容易产生兴趣。
2. 国内外经典小说
娱乐小说之后,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情节和人物架构,可以涉猎意义更广泛人物更饱满的经典,如《穆斯林的葬礼》、《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等。
3. 史哲领域
正如前文所提前到的,好的小说也会建立在优秀的理论之上,想更进一步的探索,就会涉猎到这方面的内容,如《哲学的故事》、《理想国》、《社会契约论》等。
4. 思想领域
有了史哲的基础,就会形成体系,诸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拉尔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5. 形成自我思想体系
依据自我的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能做到这么多很难,但说实话努力走好第二步,已经堪以笑傲江湖。
阅读不是任务,读书不是使命,只有把读书常态化,主动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真正爱上读书,陷于读书,忠于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