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作者: 书野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18:38 被阅读0次

        在《赠易秀才》这首诗中,李白感慨虞翻流放远方,终老他乡,似乎是位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虞翻字仲翔,今浙江余姚人,被太守王朗命为功曹。王朗学识非常渊博,是少有的经济学家,演义中杜撰了诸葛骂死王朗的故事,只能当笑谈一观。

        孙策征讨会稽时,王朗准备抵抗,虞翻正为父亲带孝,情势危急,脱了孝服去劝说避战。王朗未采纳他的意见,战败逃亡,虞翻随从。逃到候官这个地方,虞翻说服了候官的守护官员,接纳了王朗。因虞翻家有老母,王朗请他回去服侍。

        虞翻回到被占领的会稽,孙策仍任命他为功曹,亲自到他家拜访,以朋友相待。孙策喜好驰骋游猎,虞翻认为风险太大,劝他谨慎出行。孙策说言之有理,但出行是为了散心思考。后来孙策果然被仇人门客设伏。孙策去世后,各处官吏打算去吊丧,虞翻担心时局不稳,官员离开可能生乱,就留守服丧,得到其他人的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宁。

        后来虞翻被州里推举为茂才,汉献帝召他为侍御使,曹操想任命他为司空,他都拒绝了。

        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他多次犯颜谏争。既不取悦孙权,又不和他人和睦相处,常被人诽谤,因此被流放到泾县去。

        吕蒙图谋攻打关羽时,为迷惑关羽,称病回到建业。以虞翻会医术为名,向孙权请求派他随军,解除了虞翻流放的罪名。

        东吴军队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吕蒙在城外庆祝,虞翻劝道:“现在只有糜芳一人和我们同心,城中其他人不能全信,为何不紧急入城控制大局?” 吕蒙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城中已有人谋划埋伏,幸亏虞翻有远见。

        关羽败退,因虞翻精通周易,孙权让他占筮,得主卦为节卦,五爻变为临卦。虞翻解读说:“不出两天,必当斩断关羽头颅。”后来果然如他所言。孙权赞叹他可与东方朔相提并论。

        魏国大将于禁被关羽擒获,关押在城中,孙权到后予以释放,并请他相见。有一天,孙权骑马外出,带于禁并辔同行。虞翻见到后呵斥于禁:“你一个投降的人,怎敢和我们主公马头相齐!”上前鞭打,被孙权呵止。

        又有一次,孙权在楼船上和群臣喝酒,于禁闻听乐曲流泪,虞翻又骂:“你想故意这样求得赦免吗?”  惹得孙权很不高兴。

        孙权做了吴王,设宴欢庆,起身逐个敬酒,虞翻装醉趴伏在地,不举杯。孙权刚离开,他便坐起来。孙权大怒,拔剑想杀他。

        同席大臣没有不恐慌的,只有大农刘基抱住孙权劝谏:“大王酒后杀人,虞翻虽有罪,天下人谁能知晓?况且大王以宽容贤明招揽贤才,海内之人望风归附,一旦失去这种名声,可以吗?”

        孙权气呼呼的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杀他又能怎样!”

        刘基说:“曹操轻视杀害读书人,天下人都在非议他。大王亲身实施仁义德行,以尧、舜相比,怎么能拿他来比喻呢?”  虞翻这才免了一难。孙权因此下令,从今开始,如酒后说杀人,都不算数。

        虞翻有次乘船出行,与麋芳相逢,糜芳船上人多,要求给将军让行。虞翻厉声喝道:“没有忠信的人,怎么服侍君主?丢了人家两座城池,还敢称将军?”  糜芳关了船窗阖户不回应,让赶紧避开。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经过糜芳军营,守门人关了门,车过不去。虞翻大怒:“该关闭的时候门开着,该开的时候又关闭,这样做合适吗?”糜芳听说后面带惭愧。

        虞翻性情宽疏耿直,经常酒后失言。孙权与张昭谈神论仙,虞翻指着张昭说:“都是些死人,还在谈神仙,世上哪有仙人!”

        孙权的愤怒积攒得太多了,这次终于忍不住了,盛怒之下,将虞翻流放到交州积怒。

        虽然因罪流放,远离政务,虞翻却找到用武之地。他在交州从事讲学,门徒常常有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诂做注,皆留传于世,在学术上建树非凡。

        起初,山阴的丁览,太末的徐陵,或从事县吏,或不被人知,虞翻和他们一见如故,使他们扬名四海。 虞翻流放了十多年,七十岁去世,回原籍安葬,家人也得以返回。

        虞翻是无拘无束的知识分子,治学育人才是他的强项。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在官场无所作为,所以流放远方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暗遂其意,乐的其所。没有合适的环境,人才是发挥不出作用的,虞翻还是有成就的,并不像李白说得那么不堪入目。

相关文章

  •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在《赠易秀才》这首诗中,李白感慨虞翻流放远方,终老他乡,似乎是位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虞翻字仲翔,...

  • 宋玉悲秋 | 宋玉辞赋中的成语典故(1)

    “宋玉悲秋”,又作“宋玉悲”,出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 引文大意为“悲伤啊,...

  • 随笔·中秋前记录

    秋天,古往今来,文豪墨客多少人悲秋。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因为秋天的肃...

  • 领略荆楚文化(十)

    (十)宋玉悲秋——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宋玉悲秋是对夏的憧憬,是对楚国兴旺的回忆。“收恢台之孟夏兮,然坎傺而深藏……”...

  • 诗词里的秋色,美醉了

    正如刘禹锡《秋词》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浩叹开始,就有了悲秋的传统。文人们常将秋...

  • 九月初三夜记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悲秋,是其身处于风雨飘摇的楚国,仕途不顺,自叹壮志难酬。而我悲秋,不过...

  •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赏析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

  • 秋气

    立秋十日,小雨连连! 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世人大多悲秋!古时征战大多也...

  •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试论毛泽东诗词对悲秋传统的突破

    内容提要:自宋玉起,“自古逢秋悲寂寥”,由于秋天红衰翠减、草木黄落、旷野寂静、生命完结,悲秋情节便成为中国历代文人...

  • 《莫之诗并书》四明山秋景(十九)

    登山旷望白云端,窈窕峰峦实畅观。 落叶秋林悲宋玉,荒村夜雪卧袁安。 茫茫天碧雁应远,飒飒风高松不寒。 曲径烟深接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ky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