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准备做一个电台,每天在公众号里播放,更好的为考生服务,让我写了一篇内容策划。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收集,整理,写作,结果还是被领导打回来重写,这其中有一些经验教训总结下来,为了下次更好的精进。
一、关于FM文章本身:
1、信息量冗长繁琐,不简洁
在职,连续一个月睡眠少于6小时,身体感觉别拖垮,感觉很疲惫,不舒服,准备看医生。
感悟:
文中类似的废话还有很多,必须学会用简单的话说明白复杂的事情。影姐举例,你想表达“我走了”这个概念,结果你和别人说,“我拿了一个杯子,去喝了点水,走了的同时还和同事交接了工作。”这个时候听众就懵逼了。
2、没有中心骨架
跑的最远的那个不是跑的最快的,而是能够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的人。忙着计划学习的时候也别忘了计划你的休息时间,这里有一些小点子,听一会儿厚大FM,趴一会,冥想,慢运动等等。最好不要刷手机,容易停不下来,而且还容易产生负罪感。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最少也不能少于6小时。否则身体会支撑不住。
感悟:
整段分布点非常混乱,感觉像是东拼西凑的,别人get不到你的点,用影姐的话说就是“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3、该给东西的时候没有给,没接上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解决累成狗的状态。有的同学说,“……(如何被累成狗,一堆例子)……”
感悟:
就好像你讲一个故事,已经勾起来大家的胃口,你却不给料了,然后开始讲一些无关的事情,听众马上就不耐烦了。因为“下面分享”这个引子接的一定要是“方法”。
4、不给大概念
第一,有计划地休息才能真正休息好。跑的最远的那个不是跑的最快的,而是能够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的人。忙着计划学习的时候也别忘了计划你的休息时间,这里有一些小点子,听一会儿厚大FM,趴一会,冥想,慢运动等等。最好不要刷手机,容易停不下来,而且还容易产生负罪感。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最少也不能少于6小时。否则身体会支撑不住。
感悟:
实际上我这段给了大家一个大的概念——“有计划的休息”。却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说明,而且并没有明确给出“有计划的休息的方法”
5、一次只表达一个观点。
感悟:
简单比复杂高效,而且成品品质更容易好。我脑子里有太多的东西结果导致信息量大没有主线。有些事情你一旦想复杂了,就不好弄了,你作品的体量装不下这些东西。就像为什么小品这个体裁只能演绎一些小事,因为他不像电影,小品的体量很小,体量小的东西硬要表达一个很大的主题,结果就是不伦不类,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
6、不能为了干货而干货,用户需求是第一位的
感悟:
我掉入了干货陷阱,认为节目给到大家越多干货越好,这样大家才是受益的,但却没有考虑过这些干货用户能否吸收。就像物理化学老师讲的也都是干货,为什么有人听不进去?没有基础,干货太多,消化不良。领导说“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出内容,就算没什么干货,但是在轨道上不会出错。”
7、道理不要太绕,违反大家的心理认知常识。
请你在晚上最后一段高效学习段之后,再学习一段时间,感到收获满满,仍然高效时——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来找厚厚玩耍。这边的需要强调一下,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哦。
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已经接近极限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如果你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累”,明天回忆时印象只会是“累”,后天你再回忆,”累“的感觉会更浓,因为感觉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每次的过度学习都会积累起对学习的厌恶感。
感悟:
这是我从知乎上看到的一篇答案,我觉得讲的非常有道理,所以也引用了一段,自以为对考生很有帮助,却没有考虑过用户的现实情况。在备考的疲惫期,考生几乎已经不会再达到“巅峰状态”了,所以一旦达到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须抓紧这段时间赶快记,赶快背诵。而且我使用的“巅峰状态”这个词本身是具有褒义的,所以当你没有表述清楚这个概念的时候听众就会非常迷惑。
人其实往往不愿意认同违反自己认知常识的东西,除非你彻彻底底的说服他们了。但是在一个企业平台上说服你的用户接受一个跟产品推进无关的新概念没有任何意义,迎合可能比改变容易些。当然如果是个人品牌的平台也许看待的角度并不同。
二、其他方向精进:
1、我的策划案沟通进化线
问题浮现:策划案做好给领导,结果她太忙一直没时间看,导致快要上节目了才敲定。
第一次进化:不仅在邮箱里发一份,制作一份公众号版方案发送到她手机,这样,开会的闲暇时间就可以看,阅读体验也更好。
问题浮现:策划案发送后被全盘推翻,导致必须重做,一天的功夫全部白费。以前也也考虑过先沟通,但是领导总说,你先写,我再看看,结果一写就成千古恨。
第二次进化:领导之所以让我先写是因为我没有给她一份我简单的思路图,她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就无从谈起指导。下一次要确定框架和思路图后再沟通,骨架敲定之后再去填充细节,这样最起码不会全部被打回来重写了。
2、职场规划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不要依赖领导
策划稿的问题聊完后,又和领导聊了些其他的,这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到底是领导安排自己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还是我在领导发布的这些任务当中不断的去摸索,研究,然后找到自己的擅长的可以发挥价值的事情?等待领导来为你安排职业生涯,晋升路线,太幼稚,也太没有自主性。你自己才是承担后果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