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掌故》笔记

作者: 芝麻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9:51 被阅读3次
读《掌故》笔记

俞平伯作易字联

俞老曾经改过一副对联,来表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内容是:“掩卷古今如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原联为:开卷古今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

名家脸面尤其重要

在书画界换印一事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突然换别人所刻之印,会令前面刻印之人大为光火,经常造成二人反目成仇,而且确有其事。

海上艺坛常有换印之举,张大千就经常换印,主要是为了防伪。

压香末的铜片图案

在填满干香未的容器上放置镂空而有连续图案的薄铜片,当粉末在图案的一端被点燃,它就会像导火线一样慢慢地循晨图案燃烧。

《赤马谣》翁一鹤

以诗存史,以诗证史,诗史相通,诗史结合,是中国纪事诗的优良传统。

此书中,翁氏的思想倾向在其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但大多数人未有此经历,所以读起来不是很明白,加之又缺少注释,懂的人就更少了。

写诗和签名一样,弄的谁也看不明白,就失去意义了。

以妙高台为内容的诗中故事

围绕妙高台,说些诗中事,其中个中滋味,以随时间尘封久已,以一诗一人为线索,又重新讲述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真是时间是最好地遗忘药的有力佐证。

松风画会与溥雪斋

松风画会是清朝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谈不上结社,与政治并无关联,松风画会成立于1925年,最初的发起人是溥伒、溥儒(溥心畲)等人,但真正的主持者是溥伒(溥雪斋),松风画会就是以他的号“松风主人”中的“松风”为画会之名。

读《掌故》笔记

溥雪斋除了绘画,在古琴研究方面也是十分精通,后来与他人一起创办了“北京古琴研究会”,只是在60年代的时候,因为受到冲击,带着一张古琴和他最小的女儿,外出了,最终不知所踪,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在不断地猜测他们的下落。

有时候,所接触的人们就如同手中的沙,只有用权和财来予以凝固,不然的话,手攥的越紧,那些沙就流逝的越快。

读《掌故》笔记

在查找相关资料时,更细致地看到了溥仪的"接班人"毓喦的下落,此人最忠实与溥仪,所以溥仪将他作为了继承人,他随着溥仪在苏联被关押,在中国被关押,特赦后,稍有运动即被揪出去做苦力,在1979年的时候被释放回京后,给安排了一个扫大街的工作。

读《掌故》笔记

座上客、阶下囚,往来反复,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各年代的观者不胜感慨。

相关文章

  • 读《掌故》笔记

    俞平伯作易字联 俞老曾经改过一副对联,来表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内容是:“掩卷古今如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原联为...

  • 妙解民俗掌故,漫画意味深长——潘方尔绘《民俗掌故日历》闲读偶感

    妙解民俗掌故,漫画意味深长 ——潘方尔绘《民俗掌故日历》闲读偶感 (董宁文) 就在十余天前,当...

  • 掌故

    蓦地,想起我初中的一位老师来。 那时,我刚上初一,他已头发花白,接近退休,一副不晓得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架在鼻梁上,...

  • 话说民国掌故 | 「民国掌故」

    编者按 人物是文学的魂,人物思想是文学的魄。 刘鹰老师将与我们一起,以《不够知己》一书中英语原文为文本,摘录其妙语...

  • 掌故之学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说的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他走运的时候,本来时间上是赶不到南昌的,结果一阵顺风送他...

  • 菽园杂记•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菽园杂记》是明代陆容编撰的史料笔记,共十五卷。 本书对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而且较少抄袭旧文,论史事、叙掌故、谈...

  • 读金庸小说(1)

    进来读金庸先生之小说电子书。其《书剑恩仇录》以前是没有看过的。 先生以故居掌故为基础,展开故事。主要是陈家...

  • 《南京掌故》简介

    《南京掌故》一书是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内有南京图书馆馆藏,有陈济民编著,2008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中有序言...

  • 来点文坛掌故

    前几天为了准备一次授课内容,把借了许久却没看的一堆书法、绘画方面的书都还了,转而借几本相关的图书备课。留在手上的还...

  • “破天荒”出处诗人—五代孙光宪(四川仁寿县人)

    孙光宪的笔记《北梦琐言》一书记录了不少唐代的政坛、文坛和民间的掌故,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北梦琐言》中有一则《破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掌故》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p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