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5天地诗解5性修返德同合天地大顺自生忘天忘己
题文诗: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自德,至德自得;未形而有,
阴阳之分,且然无閒,谓之命也;流动生物,
物成生理,有条有理,谓之形也;形体保神,
各有仪则,谓之性也.性脩返德,德之所至,
同于太初.同乃至虚,至虚乃大.合则喙鸣;
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
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大顺自然,自然而然.
至德真情,真情至道,至道虚无,至无而有,
通天达地.真情自生,修性返初,初心童真.
夫子问曰:有人治道,若相放逆,可谓不可,
然谓不然,辩者有曰:离析坚白,能若悬宇,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
劳形怵心;执狸之狗,而拘成累,猿狙之便,
自山林来;予告若所,不能闻与,所不能言;
有首有趾,无心无耳,凡此者众,而其能知,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之也;
其动或止,死或生也,废或起也,此又非知,
其所以也;有治在人,能忘乎物,忘乎天其,
名为忘己,忘己无我,谓入于天.天道自然.
【原文】
泰初有无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②,有一而未形③。物得以生④,谓之德;未形者有分⑤,且然无閒⑥,谓之命;留动而生物⑦,物成生理⑧,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⑨,谓之性。性脩反德⑩,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11);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12),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13)。
【注释】
①泰:同“太”。初:始。在庄子的哲学观念中,宇宙产生于元气,元气萌动之初就叫做太初,因而“泰初”也就是宇宙的初始。 ②一:混一的状态,指出现存在的初始形态。 ③未形:没有形成形体。 ④得:自得。“物得以生”是说万物从浑一的状态中产生,即所谓自得而生,外不借助于他物,内不借助于自我,不知所以产生而产生。 ⑤未形者:没有形成形体时。分:区别,指所禀受的阴阳之气不尽相同。 ⑥閒(jiàn):“閒”字之古体,今又简化为“间”,指两物之间的缝隙。 ⑦留:滞静,与“动”相对应。阴气静,阳气动,阴阳二气之滞留和运动便产生物。一说“留”讲作“流”,“留动”亦即运动。 ⑧生理:生命和机理。 ⑨仪则:轨迹和准则。 ⑩脩:同“修”,修养。 (11)喙(huì):鸟口。 (12)缗缗(mín):泯合无迹的样子。 (13)大顺:指天下回返本真之后的自然情态。
【译文】
元气萌动宇宙源起的太初一切只存在于“无”,而没有存在也就没有称谓;混一的状态就是宇宙的初始,不过混一之时,还远未形成各别的形体。万物从混一的状态中产生,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体时禀受的阴阳之气已经有了区别,不过阴阳的交合却是如此吻合而无缝隙,这就叫做命;阴气滞留阳气运动而后生成万物,万物生成生命的机理,这就叫做形体;形体守护精神,各有轨迹与法则,这就叫做本性。善于修身养性就会返归自得,自得的程度达到完美的境界就同于太初之时。同于太初之时心胸就会无比虚豁,心胸无比虚豁就能包容广大。混同合一之时说起话来就跟鸟鸣一样无心于是非和爱憎,说话跟鸟一样无别,则与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么不露踪迹,好像蒙昧又好像是昏暗,这就叫深奥玄妙的大道,也就如同返回本真而一切归于自然。
【原文】
夫子问于老聃曰①:“有人治道若相放②,可不可③,然不然④。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⑤。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⑥。执留之狗成思⑦,猿狙之便自山林来⑧。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⑨,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⑩。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11)。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12)。” 【注释】 ①夫子:这里指孔丘。 ②放:背逆。 ③前:“可”字是意谓性用法,全句是说,把不能认可的看作可以认可。 ④前一“然”字具有意谓含义,全句意思是,把不是这样而认为是这样。 ⑤离:分。寓:“宇”字之异体。“县寓”是说高悬于天宇,清楚醒目。 ⑥胥:通作“谞”,指具有一定智巧的小吏。易:改,指供职。系:系累。怵(chù):恐惧,害怕。 ⑦执留:亦作“执狸”,一说“留”当作“”,即竹鼠,“执留之狗”指善于捕捉狐狸(或竹鼠)的狗。成思:指狗受到拘系而愁思。 ⑧猿狙:猿猴。便:轻便快捷。 ⑨有首有趾:头脚俱全,指业已成形;无心无耳,则指无知无闻。 ⑩有形者:指人体。人体是人之外形,容易有所变化,因此不能和“无形无状”的道并存。 (11)非其所以:意思是不可能知所以然,即不可能知其原委和始末。 (12)入:会。“入于天”即融合于自然。
【译文】
孔子向老聃请教:“有人研修和体验大道却好像跟大道相背逆,把不能认可的看作是可以认可的,把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善于辩论的人说:‘离析石的质坚和色白就好像高悬于天宇那样清楚醒目。’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老聃说:“这只不过是聪明的小吏供职时为技艺所拘系、劳苦身躯担惊受怕的情况。善于捕猎的狗因为受到拘系而愁思(受累),猿猴因为行动便捷而被人从山林里捕捉来。孔丘,我告诉你,告诉给你听不见而又说不出的道理。大凡人有了头和脚等具体的形体而无知无闻的很多,而认识到有形体的和无形体无影像的 ‘道’是同样存在的却很少。或是运动或是静止,或是死亡或是生存,或是衰废或是兴盛,这六种情况全都出于自然而不可能探知其所以然。倘若果真存在着什么治理那也是人们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动,忘掉外物,忘掉自然,它的名字就叫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这就可以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