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笔记】散文创作|寄情志于物的布局手法

【课堂笔记】散文创作|寄情志于物的布局手法

作者: 江岚_美国 | 来源:发表于2021-04-15 01:35 被阅读0次

就自由创作而言,“题目”可以是关键性的总结,也可以作为一个提示性的“诱饵”,提起读者的好奇心。命题作文的题目却是死的,于是只能利用开头设置“悬念”,达到同样的目的。

托物言志,或者借物抒情,是相当普遍的散文取材角度。对“物”的描写,是这一类题材的基本功。描写当中,必须抓住此物特有的,于“我”相关的象征意义,因为或抒情、或言志,都要从此展开,有“感”而“发”,必须符合感性的,或者理路的逻辑。在兴发的层面,充分利用“时间”元素丢出引子,又是很常见的一种结构手法,促成后续文字的理、象、情互会交融,同时引起读者对高潮、对结论的期盼。

1)适时切换。开门见山,破题——接着就此景或此物提供细节,与空间同步切换,进入不同角度的特写。使读者身历其境、与我共情。

2)压缩或剪接。只提供片段,没有全景,但片段必须有增强题旨的共性。仔细观察日子中发生的事情细节,把自己退出来作为旁观者,在同一个角度一点点抽丝剥茧,以轻载重,次第展开。

3)变慢拉长。时间一拉长,描述的容量就大了。时间里世事的变化很多,为引用、陪衬提供了可能。抒情言志就可以跳出个人感受的局限,扩展到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范围。

我们前面精读的《海棠花》,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爱莲说》的结构,则是一种空间维度,平行扩展的手法。


思考题:

周敦颐的主题,是用“莲”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 ;既然通达事理,又行为方正,既志洁行廉,又庄重令人敬佩。而且用了菊之爱、牡丹之爱来反衬。

1)你是否同意文中全部论述?为什么?

2)写一篇文章反驳/赞扬文中某一论点

3)从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的角度再写《爱莲说》。即也爱莲,但和周敦颐的看法不同。

4)如果在你看来,莲花根本没有什么特别可爱,或并不比别的花儿更可爱,你会怎么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笔记】散文创作|寄情志于物的布局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sq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