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专题主持人:杨小微
东莞市基于国家深化集团化办学的基本要求,于 2018 年全面开启集团化办学,先后印发《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东莞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18 年印发的《松山湖功能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了松山湖功能区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集团类型等内容,全面启动了跨镇街集团化办学探索。在此背景下,全人教育集团于 2018 年正式成立,其龙头校为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先后吸纳成员校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小学、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作为东莞市首批中小学教育集团,全人教育集团属于跨镇街托管型教育集团,其核心使命是迅速提高跨镇街托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 5 年的改革与管理,全人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改变了原有的薄弱学校形象,特色办学成果丰硕,得到了家长、社会高度认可。全人教育集团也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的集团化办学新路径:通过“以术载道”模式,从“组织再造”到“外挂电梯”再到“移动电梯”阶段,将龙头学校育人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的“道”融入“术”,通过“全人课程”和“问题+”教学范式的植入,既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又实现了从单一化移植到多样化创新的跨越。
本专题的 4 篇文章是基于深度调研考察,从不同维度呈现全人教育集团的集团化推进过程与经验,既包括“以术载道”模式的总体介绍,也包括针对 3 所成员校特点而分别实施的“组织再造” “外挂电梯” “移动电梯”特色举措,以期为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以术载道”,探索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以东莞全人教育集团为例
集团化办学是国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探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东莞全人教育集团形成了集团化办学“以术载道”模式。在“以术载道”理念框架下,“道”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规律的客观认知和主观理念,“术”是指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管理规范、课程技术、教学模型等技术载体。该模式经历了“组织再造” “外挂电梯” “移动电梯”三次资源共享模式的迭代,形成了由内训增值、课程移植、导师引领、案例孵化、文化再生构成的运行机制,以及包括因地制宜定策略、内涵推进重赋能、成事成人促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在机理。未来“以术载道”模式亟需从充分激发成员校的办学潜力、不断壮大集团飞行导师队伍、构建集团所有学校参与的教研共同体与教师发展共同体三个方面深化发展。
“组织再造”,引领学校提质创优
——以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小学为例
近年来,东莞市寮步外填西溪小学在全人教育集团“以术载道”模式的驱动下,在“组织再造”模式的托举下,通过提炼“溪月松风”文化定位、植入“全人课程”、打造“思维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区域集团化办学本土实践探索的“松溪样本”。具体实践如下:提炼“溪月松风”,凝聚思想共识;植入“全人课程”,丰富课程供给;打造“思维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学习共同体”,强化师资力量。经验总结如下:从同质化到个性化,推动“一校一品”建设;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破解组织之间边界。
“外挂电梯”,带动学校均衡快速发展
——以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为例
近年来,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在全人教育集团“以术载道”模式的驱动下,在“外挂电梯”模式、“问题+”教学、“四若”课堂文化的托举下,以专家引领提升孵化提质团队的内涵品质,以内训增值提升孵化提质团队的核心技术,以飞行导师加增强孵化提质团队的辐射能量,以案例孵化提升帮扶效率。“问题+”教学主要由“问题—活动—评价”组成,从学习和场域两个方面重构,以“要素导航、听课革命、思想赋能”为策略促进“教、学、场”变革。“四若”课堂文化样态具体如下:教学设计大巧若拙,变缜密的课堂为生成的课堂;教学评价大成若缺,变输入的课堂为产出的课堂;教师行为大智若愚,变专制的课堂为润泽的课堂;学生行为大音若希,变表现的课堂为思维的课堂。“松江实践”集团化办学带来因地制宜、动态发展、实践创生的经验与启示。
“移动电梯”,助推新校高质量生长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为例
为探索助推新校高质量生长的路径与策略,东莞全人教育集团托管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对“以术载道”办学模式进行迭代升级,形成“移动电梯”变式。该变式以深层次的文化赋能、高品质的创生谋划实现高起点开局,以导师团队建设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孵化与课例孵化、“四维”赋能助推新校高质量生长,为新校集团化办学提供可借鉴经验。“移动电梯”在托管新校、托管多校运用的创新实践路径如下:“四维”赋能,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三值”评价,探索全新评价模式;两个衔接,促进幼小衔接、家校衔接。
全文详情见《教育观察》第29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