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秀琴〈20Ⅰ9.12.31〉
2019岁末,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答案
又是一年岁末,又是一场告别,明天又将迎来新的一年!2019,带着满身疑惑,一路跋涉,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停停歇歇,满身疲惫,却也有几分欢喜,终于,在2019年的最后几天,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解开了困扰我许久的谜团!
自2018年7月,带着一份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带着一份内心的执著,已不惑之年的我鼓足勇气,重新开启了一段不同的教育人生,希望能在生命的下半场找到一把开启理想教育的金钥匙,也希望走出迷茫徘徊的困境,重新找回自己。
2019岁末,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答案
当我走进新的环境,试着去接受并适应新的生活时,所遇到的挑战和难度都是我之前怎么也无法预估的。首先带给我的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管理方式与以往所接触的管理方式的完全不同;组织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同;由于语言的不通,与外方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不畅;所教班级里很多孩子由于在幼小的年龄就进入住宿生活而导致的各类情绪及心理问题;以及家校沟通方式与以往不同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急需去面对,去解决的。所幸的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顶着多少压力,总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鼓励与帮助。心里也总会自己为自己燃起一盏明灯,希望能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时刻提醒自己:总会有办法的,只是现在还没找到,日子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2019岁末,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答案
于是,不断学习,不停行走,也在不断做着各种探索和尝试。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每天的常态课当公开课一样备课,有很多成功的课例,也有不少失败的课堂。这样的日子里,每天时间都排得很满,时常熬夜,周末也会找空隙去休闲;工作中会有很多新发现,新收获,时常会为自己的新发现和小创意感到欣喜,也会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产生焦虑。就是这样的一年多里,迎来了2019岁末的最后几天。这几天,我独自行走,独自走进了寒山寺。或许,张继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在他听到的夜半钟声里,他一定悟到了什么?也许,在这里,我也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冬的寒冷阻挡一个前行的人脚步。独自行走,不必匆忙,内心也没有喧嚣。寺院里的景致和钟声更是让人物我两忘,一切都不必言,只静静地享受着这份自由和宁静。
走进寒山寺,在金黄色的墙壁上,“和合祖庭”四个大字跳入我的视线,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不就是我要找的答案吗?原来所有的答案都藏在这古老的智慧里,藏在朴素的生活细节里,也一直藏在我们身边。“和合”二字,凝聚了多少朴素的人生智慧,这不就是自然之道,人生之道,也是我们的教学之道吗?这不就是生命中的哲学智慧吗?“和而不同”“合而为一”“和谐统一”“和平共处”……阴与阳,男与女,教与学,快与慢,动与静……这世间,所谓的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都是在相互交融中共生共长的呀!
任何事物当无法平衡、当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便会产生不良反应,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了吧!
2019岁末,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答案
人类从自然界掠取太多,导致大自然的报复;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精神的缺失;我们过度熬夜、任意糟蹋自己的身体,导致病痛累累…… 教育教学亦是如此,过度强调知识的积累,强调考试的分数,强调教师“教”的地位而导致学生能力的缺失、精神的缺失、身体的透支……因此人们才开始重视学生“学”的重要性,才强调“德”的重要性,才重视全人教育。可是,当有人把学生的“学”重新摆在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时,而与我们这么多年来习惯了以“教”知识为主的思想便产生了矛盾。于是,一场持久的争论也就开始了。或许这与当初西医引入中国的时候,也给中医带来很大的冲击是一个道理吧。
2019岁末,我在寒山寺里找到了答案
可是,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的西医和中医却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存在,共同为人类社会造福。这不就是一种“和合”的文化吗? 在这样一个为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必去纠结于是“教”好,还是“学”好,对于课堂教学,学生能自己学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无法自己学的教师自然要去教。这不也是一种“和合”精神吗?我们需要营造的是“和合”的课堂,“和合”的教学,“和合”的人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都需要营造和合的氛围。只是,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有人付出。但终是会有人为之而行动的,这些人中会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的一代又一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小小的改变?答案都在每个人的心里......致敬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致敬每一个曾经过往的岁月!
2020年,时光未老,生命不息,路仍在脚下。放慢脚步,深耕土地,回归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