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作者:李笑来
大部分是原文,理解后面的文字是我自己的理解
有人这样解释射雕英雄郭靖为什么可以一路遇到贵人相助:
智商一流情商一流可以成就帝王霸业,智商低下情商一流多有贵人相助,智商一流情商低下大多受人排挤,智商低下情商低下只能活该屌丝。
这个解释不靠谱的地方太多了。首先,我们无法相信智商低下的人竟然可以有一流的情商。其次,这个解释搞得好像智商和情商冲突似的,其实根本不是啊,明显都是脑力活动嘛!进而,我甚至根本就不相信“情商”这个概念有存在的必要——他们描述的“情商差”的情况,明显都可以更简单更清楚地解释为“脑力不够所以思考不全面不深入于是出现了意外的不良后果”,不是吗?
理解:智商高情商差这个说法我不认同,因为的确都是脑力活动,只是每个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样的人只是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面。我相信,只要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想办法做好,例如追女朋友,托人办事等等。
不过,我们真正想弄明白的事,为什么有的人总有贵人相助,而大多数人却不行?仅仅是运气使然吗?就算时运气,可若是我告诉你,即便是“意外好运”都是有可能创造的话,你原来的看法还能够站得住脚吗?
理解:这句话放在以前我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最近玩了一款叫《圈里圈外现金流》的游戏,认真玩了过后,发现即使是掷骰子这个随机的东西,也可以通过选择一颗或者两颗来改变大小,增加碰见机会的概率。还收获到,不断增加确定性,能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再反过来,你现在能否尽量有根据地预测一下:
你将来会不会频繁遇到贵人相助?
你的根据又是什么?
——别着急,我知道这个问题太刁钻了,不是一下两下就能想明白、说明白的。。。所以,先只管继续读下去罢。注意,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情怀”,“修养”,或者“人生的法门”,我们只想认真地、清楚地、逻辑严谨地想明白。
由于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或者因为他们脑子里的观念压根就是错的,所以很多人其实在最基本的概念上就已经出现了偏差。
这种初始的偏差在未来的日子里,会不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麻烦,而大部分解决方法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要做的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从最简单的概念开始帮大家一点点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来。单单把每个基本概念想明白,都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理解:这段话我也有些体会,有些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一下子不能解决,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找原因,顺藤摸瓜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开始,大量民众涌入了京城。。。他们想要“落实政策”:
根据总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中共各级党委,包括统战部分,大力进行了拨乱反正,进一步全面落实统一战线的各项政策。落实政策工作,不仅设计了“文化大革命”中统一战线方面的冤、假、错案,而且还处理了一批历史上的遗留问题,使统一战线从长期“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懂了一九八零年,我父亲已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一所中学任教七年,是所谓的“下放”,之前曾被关押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三年。他们那一代人很惨,各种历史上的惨烈都经历了一遍。终于,春风来了,等消息传到边城小镇的时候,听说已经有不少知识分子陆陆续续获得了“平反”。
母亲说,“你的去北京”。目前说,“那得先想办法攒点钱,再说,也不是去了就一定能平反的。。。也就是说,这事儿不是没有风险的。听说有人都在北京折腾了半年多了,也还没落实政策呢。”
我母亲是个在关键时刻比谁都决断的人。第二天晚上,她跟我父亲说,“我把房子卖了,这是人家给的一半的费用算是订金,车票已经买好了,明天准备一天,后天你坐火车走,我带两个孩子住到单位去。。。”我父亲坐在那里瞠目结舌。
转天母亲拉着父亲去买了两套新衣服,衬衫内衣都是两套,叮嘱父亲,“你当了那么多年老师,有口才,逻辑清晰,这个我不担心;我们也没做过坏事,所以什么都不怕;只是,到了北京之后,你一定要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之后的许多年你,父亲和母亲把这段经历复盘了太多次,乃至于我和弟弟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那句经典:“咱不是去诉苦的,咱是去讨公平的,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不啰嗦。”
第四天我们全家去火车站,送走父亲。母亲一路带着我们去了她的单位,跟兽医站站长说:“我爱人去北京落实政策去了,家里没钱,所以就把房子卖了,现在没地方住了。。。”于是老站长愣是在单位里腾出一个小房间,成了当时我们一家三口的暂时住所。
每天母亲都要去火车站,要么送信,要么收信,要么空手去空手回——她想办法说通了列车员帮她捎信,这样比通过邮局快。
第35天的时候,父亲从北京回来了,他成了海林县第一个成功“落实政策”的人,也是后来所有“落实政策”成功的人里办理最快的那个。一九八零年夏天,我们全家离开了我们兄弟俩的出生地黑龙江省海林县,搬到吉林省延吉市,我父亲在延边医学院创建了外语系,我目前后来成了医学院的图书馆馆长。
“你当时的判断是对的”,父亲后来对母亲说。到了北京,从全国各地来落实政策的人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想用“自己的悲惨”感动落实政策工作组人员的。拄拐杖的,打石膏的。。。仿佛惨烈可以用来插队一样。父亲说,他就每天收拾的利利索索去排队,要盖的章特别多,有时候要排上好几天才能盖一个章。但,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叫号的人一出来抬头一看,就招手对父亲说,“你,站在那儿干嘛?过来!”相对来看,整个过程不仅非常顺利,并且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贵人。。。
我母亲经常说,自己一生遇到的贵人更多,起码比我父亲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遇到贵人这事儿,她有自己的一套原则。
她说,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许多年后,我在书里写,你不优秀,就没有有效的社交,其实是脱胎于母亲的教育。其实这是个特别朴素、特别简单,乃至于永恒有效的道理。。。
理解: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看见过成功的例子过后,自己会更加笃信。
有位读者的留言说得很好:“能够遇到贵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你自己是贵人,生活这面镜子就能帮你找到更多的贵人。至于是偶然还是必然,其实你是控制不了的。
“遇到贵人”这件事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相反“成为贵人”倒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即便你运气差到一个贵人也没有遇到——相信我。生活中这种不顺心的情况其实并不少——你也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发现:
。 你已经成为自己的贵人。
。 而这位贵人不会轻易离你而去,更不会让你失望。
理解:遇到贵人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贵人,自己把握的东西更多。
上周文末的五个问题中,第一个已经难倒绝大多数人:
你曾经做出过的最重要的正确的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
80%以上的读者或是干脆没有答案,或者即便有也是凑数的答案。这个比例实际上很惊人的,因为虽然订阅数不多,但这些人大抵上是人群中相对“比较上进”的人了——可即便是这些人,也有这么高的比例竟然从未认真思考过未来,或者干脆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
不是没有手,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知掉从何下手;虽然有手,但和没有手竟然没有任何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其实都曾经是残疾人,不是吗?只不过看不出来残疾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