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丛新老师是在从容小主文学院认识的。
丛新老师,女,70后人,简书名,从心丛新。
2023年12月,丛新老师开始阅读《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18日,发布第一篇读后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直至2024年3月30日,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读完全书,完成了51篇总计153676字的宏篇巨著。
《太行深处……》有两个版本,一个语音版,一个文字版。丛新老师的方法是先听后读。难的是一部224章的长篇纪实文学,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全部听完读完,这得有多大的耐心,多大的毅力呀!这,谁能做到?
丛新老师能做到!丛新老师做到了!
自从老师发布第一篇起。我就屁巅屁巅地跟着阅读,每篇都看好几遍。
一,从中看出,丛新老师的语言功底,可不是一般的功底。语言表达上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二,谋篇布局上,大开大合大手笔,无须提的只字不提,有价值的一个也不放过,抓住重点写细写透。每篇布局三、四个问题,分别用重点句提纲挈领。
三,牢牢把握作品线索,紧紧抓住“文化传承”这条暗线,51篇不离其宗。中心非常突出。
四,从小事中挖掘大意义,从特殊个例中挖掘普遍意义,从个人行为中挖掘社会意义。从而提升了原著个案的思想高度。
丛新老师每发布一篇我都转个朋友圈。51篇评论转发了51个朋友圈。为之点赞叫好的有大学生,教师,农科人员,作家教授,还有作协主席。丛新老师的文字经得住各阶层人士的阅读和评鉴。
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全世界比,中国最不行,全中国比,涉县最不行,全涉县比,王金庄最不行。全王金庄比,在家种地的农民最不行。我不禁出一身冷汗,再往下比,是不是全王金庄比,我家最不行?我就生活在这么一种环境中,记录一些小文字怎么能有格局呢?小主老师把我的陈谷子烂芝麻整理出来,我都有愧于空耗了人家那么多心血。谁闲着没事会看这些东西?
嘿,还真有人看了。丛新老师钻进来了。这是第一个没想到,第二没想到的是她竟然痴痴迷迷地写了15万多字的读后记。
她一边读一边记一边问。这人认真得很,平时微信里自由谈话,也是一句玩笑话都没有,和一个娘的亲妹妹没有什么两样,她还真叫我哥哥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每篇的留言区里,都有那深情的“老哥”字样。
我就想入非非,今生今世,或许有那么一天,我和小主丛新两位妹妹。一个长篇小说家,一个文学评论家,从线上走到线下,真人真面地见上一见,撑起雨傘,背靠大树,站在一起,合影留念。那一刻,淘气蛋,泥土蛋,简单变了个不简单。同傘大人遮小人,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小主妹东北人,丛新妹也是东北人,我与东北人有缘,还有一个老姐,也是东北人,80多多了,她今天问我:“要出版吗?”我说:“不知道丛新老师什么打算。”
出版也问题不大了,丛新老师平时发布每一篇,都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小到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我先珍藏在这里。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15万多字的《丛新评论尽收眼底。
再说一遍,记得点击下面这个蓝色的《丛新评论(珍藏版)》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