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当年轻人或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叫喊着:很累时,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年轻人,小小年纪怎么会累呢?
是啊,小小年纪,尚且没有经历社会的洗礼和生活的打磨,每天做的事情很轻松,怎么会累呢?
相比每天土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父母,你手头的那点“活”根本不值得一提。还有什么资格叫喊着说:累!
年轻人的“累”到底是在无病呻吟还是对生活的浅尝辄止。
有个朋友刚上班时,说自己身体慢慢开始胖起来了,想减肥,下了班就不想动弹了,不是不想,而是太累了。
整天坐在办公桌前面对这电脑和繁杂的业务,连站起来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因此下班回到房子,别说去健身房跑步减肥,动都不想动一下。
用他的话说:躺在床上累的都不想翻身。
许多单位在进去新同事的时候,什么活都交给新同事来做。
都说:你是新来的,应该你做。
不知道这个“应该”是自己刚进来时老同事对他所作所为的继承和发扬,还是这个单位或机构里面潜在的规则?
刚新进的年轻人就应该理所应当多干、多做吗?
那没来的时候,这些工作谁来做的,难道一直在等新来的年轻人吗?
记得有个职场规则说:如果你新到一个单位,那些存在了几十年的年轻人应该多做多学习的陋习会接二连三的缠着你,这时候,如果实在受不了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就请几天假。
也只有在请假的这段时间,他们才会意识到你存在的价值。当这些工作都压到他们自己身上时,才会感同身受。
但这种感同身受往往不会长久!
刚入职的年轻人,像是被压榨和被“奴役”的对象,美其名曰:学习、培养!
现在职场的工作,都是涉及电脑操作完成,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触和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即使很复杂的操作,在几个月,最多半年时间完全可以掌握。
但,就因为是“刚入职”的身份,就应该接受“奴役”和“压榨”吗?
很多人批评某年代以后的年轻人,说他们动不动就辞职,不懂得吃苦,只知道享受。
那为什么现在对好多单位和机构的改革也让许多老员工抱怨不已。
只是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一种做事的套路,把手写板的东西用电脑操作就变得像是一个小白,甚至完全不知到该怎么办。
曾几何时,年轻人嘴边都有一句口头禅:有事找百度?
是的,曾经不会不懂的知识,或是某方面不会操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请教前辈,请教职场老手。
而那些早已在职场混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油条,像是永远高高在上,新人你的虚心请教,甚至的以“礼”相求。
但不是每一个单位每一件事都需要请教前辈。
只是,长久以来形成了职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及为了照顾前辈的“存在感”,你不得不去请教,只要有请教后,按照前辈的指示,你做的这件事才能够“完美”结束,否则,你就是做的再完美,再新颖,在前辈眼里也只是不合格。
知乎上有人说:其实每天的工作很简单,但最让人焦头烂额的是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一方面涉及到利益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论资排辈”和照顾有些人的“存在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人想搞创新,就只能是自己的想法了。
长久以来在职场形成的“论资排辈”和照顾“存在感”使得刚进入单位的年轻人无法适应,麻木的人司空见惯后,逐渐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日积月累,被“存在感”和“论资排辈”同化,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有一些年轻人只能辞职。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会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些职业,干完自己的工作就回家,不用照顾谁的情绪,也不用看谁的眼色。
有个师弟说:现在的社会,只要你想做,根本不会饿死人,只是在享受方面体现的不一样罢了。
是的,乞丐要是能早起,就不会是乞丐了。
年轻人很累,是因为来回上班路上的奔波,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和安全,是因为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不仅仅是柴米油盐那么简单。
不是那时候只要大人在地里种好庄稼,孩子知道上学和回家的路这么简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老年人得病,年纪轻轻股骨头坏死了,要不是累的,怎么会有这种病。
年轻人的年轻是自己发展的资本,不是照顾你“存在感”任劳任怨仍凭你驱使的资本。
你年轻时候的经历,是为了自己“论资排辈”,现在想把自己年轻时的遭受强加到现在年轻人的身上,未免也太“灭绝人性”了吧。
这个世界需要创新,改革也需要创新。
创新思维的养成是家长们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一部分,不能从小培养的创新长大后在固步自封的单位变得老成吧。
年轻人,层出不穷的年轻人里有层出不穷的创新思维。
那些后来者居上的年轻人,有能力和魄力,但很大一部分能力和魄力不得不放在用于处理和老员工的关系上面,前提是照顾年长者的情绪和“存在感”,剩下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够用来工作创新。
是的,年轻人很累,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