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实故事计划:靠抠门落户北京的年轻夫妻

真实故事计划:靠抠门落户北京的年轻夫妻

作者: 阳光小镇少爷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17:28 被阅读0次

    “紧缩时代的年轻人不可避免走向消费降级。省钱不仅是风潮,更是一种乐趣。”

    在北京通州,林华李朵夫妇过着极简的生活,他们拒绝一切基本生存需求外的消费。通过极度抠门的生活方式,夫妻俩完成了一场阶层跃迁,并成功落户北京。

    “抠”出一个家

    从菜市场买回一根香菜能吃多久?

    恰当的季节,如果把从菜市场买来的香菜栽进盆栽,它就会在数个月时间里长到半米高,并且生得更为健硕。

    在新北京人李朵和林华家中,一株香菜在朝北房间的昏暗角落里静谧生长着,它至少比当初同在菜摊的香菜多活了5个月。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从香菜躯干上掐下三、四片叶子,放进锅里为炒好的菜提味。

    香菜根部的盆栽,是李朵夫妇的微缩菜园。不同季节,这里会适时地长出厨房里需要的一些东西,如蒜苗、韭菜。盆栽的原住民,一株观赏绿植,不得不与它们共享土壤和养分。

    李朵记得,当初这根香菜是和其他4根香菜一起买回家的,一共花了3块多,如果一顿吃光,“太不值当。”李朵这样想着,挑出5根香菜里最鲜嫩的一根,种在了盆栽里蒜苗的旁边。此后5个多月,这个家再没有购买过香菜。

    image.png

    图 | 半米高的香菜

    在这个家中,男女主人用尽可能低的支出维持家庭运转。林华在媒体工作,李朵在互联网的外包岗位,两人的薪资都算不上太高。刨去8000元的房贷,他们一个月开销只占到收入的十分之一。

    这座房子里,摆在明面上的东西,除了四堵墙、一个天花板和家具,几乎都是“薅”来的。

    在这个家的垃圾桶里,除了烂菜叶和用过的纸巾,再找不出其他的垃圾。阳台也塞满了用编织袋、塑料袋包好的物品。这些都是不同亲戚和朋友送的旧东西,它们被当作这个家待使用的物品保存。

    鞋柜旁的餐桌下,有两个已经被磨出毛边的纸箱,里面装满了夫妻俩的战利品:通过在各种平台签到打卡换来的纸巾、湿巾等日用品。这所房子里到处都能看到纸箱子,且用途不一。长而窄的箱子在卧室床尾充当床头柜,上面摆着插排、台灯和纸尿裤;方正的纸箱则发挥了本职的收纳作用,里面装着孩子的衣服、纸巾等日用品;小一点的则被压扁整齐叠在厨房冰箱旁边,他们准备再攒一点就拿去卖。

    维持基本的饮食,李朵和丈夫只需要三个锅。一个老式电饭锅、一个炒锅和一个经过多年使用,已经被灶火燎得发黑的蒸锅。蒸锅里,两个各吃了一半的馒头,干枯发黄地放着,等待下一餐继续被食用。

    一周蒸一次馒头,主食就够了。李朵介绍起这锅馒头语气略带骄傲:蒸锅是用信用卡积分换的,0元,鸡蛋是经营网络农场游戏兑换到的,0元,面粉也是银行卡和话费积分换的,一袋2.5千克,花费2元。蒸馒头用的垫纸,0元,是每天到网购平台签到用红包换的。他们对金钱换算相当熟悉,能够随意计算出一顿饭菜的成本。

    李朵的备忘录上,详细记录着每天到各大平台签到的顺序,密密麻麻记了十几条。夫妻俩可以为了12卷卫生纸,连续去某平台签到28天。他们甚至将0元薅到的东西,转手卖出去,比如一个护肤品小样卖15元钱,够一家人两天的伙食费。

    这个家里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双运动鞋,那属于林华。不过它的第一任主人并不是林华,而是他的一位同事。鞋子旧了以后,同事给他送了过来。但同事的脚比他小了一号,林华只好把鞋跟踩下去,把运动鞋当成拖鞋,时常穿着在小区里溜达。

    这房子如果是租来的,就更合理一些。但事实是,这是男主人林华婚前靠节俭生活省下的积蓄,首付200多万买下的房子。不过,连他自己也会感慨,屋内的陈设,“甚至还不如有的出租屋。“

    家中仅有的超脱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的物品,是几个动画角色的公仔。年代久远,公仔们经过多次清洗,脸颊和身体都不同程度地起球。李朵说,“这几个娃娃是我小时候爸妈给买的,结了婚我就从天津带过来了。”

    2016年,附近房价疯涨的前夕,36岁的林华买下这套二手、约100平米的两室一厅的房子。

    买房的时候,林华没有花太多钱添置家具。他计划着等结了婚,按照妻子的审美重新布置。为了省钱,他跑遍了北京便宜的家具市场。由于展品长期暴露在外,经过客人试用、触摸等,往往有瑕疵,一般客人都不愿意购买,他却专挑瑕疵品和二手的买。最终,所有的家具加起来不到1万块钱。

    婚后,李朵想起林华买房时的计划,忍不住发笑:“没想到娶了个我吧。”她说,林华当初一定没想到这个家的女主人也“抠门”。于是,婚后,屋子仍以当初随意的样貌保留了下来。

    餐桌上,摆着一个在城市里并不常见、发白的暖水壶,那是男主人林华7年前买的。如今,他们依旧烧水喝,因为觉得用饮水机买桶装水喝不划算,还要给饮水机24小时通着电。“塑料桶也不健康”,林华补充道。

    2022年,李朵和林华生了孩子。怀孕期间,李朵和林华也没有因网上制造的母婴需求焦虑,盲目消费。当“买贵就是买好”的观念诱导着部分人打开钱包时,他们认真对比成分、产地和商品评价,坚持要在合理范围内以最低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我女儿的奶粉是我找了渠道,直接从荷兰发货的,比官网买便宜了47元。”

    在这个新北京人家中,衣物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家里添了一个人,衣柜依然不拥挤。“我们每个季度的衣服不会超过5套,鞋子只有春夏秋冬4双,全靠袜子薄厚调节温度。除非衣服穿烂,或者非常有必要,才会买新的。”李朵扯了扯自己的上衣,“比如这件哺乳衣,15块钱,是我去年唯一的新衣服。”衣柜里至今还挂着她初二时买的两件大衣,它们仍背负着李朵在春天出门的体面。

    女儿的衣服大多都是别人送的,“干净、暖和就行。小孩儿感觉不到衣服新旧的,很多大人不停给孩子买不必要的东西,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李朵说,她和丈夫很少给女儿买衣服,认为这无法阻挡爱意的表达。有关孩子身下的小棉被,夫妻俩的记忆出现了误差,李朵声称这是邻居不要的,林华有些疑惑:“剖腹产套餐里不应该送一条吗?”

    他们曾在小区群里免费领到一个婴儿餐椅和一辆推车。等到需要用的时候,他们发现餐椅靠背太过陡,孩子根本坐不稳。李朵有些迟疑:“要不去买一个吧。”林华看了一眼闲置的、发旧的推车问:“那不是斜的吗?”而后,那辆推车就成了孩子的餐椅,原本的餐椅摆到了床头,充当了床头柜。美中不足是稍微有点高,拿放东西可能还得起身。

    在孩子开始上学之前,育儿成本很低。孩子出生后,他们收到不少礼物。亲友们的善意也不被浪费,送的玩具、衣服和婴儿推车等礼物,都是夫妻俩提出来的。李朵在好友面前更为直接:“给他们看购物车,省得他们猜,东西也都实用。”

    “没什么难堪的。”李朵代表夫妻俩发言,“我们‘抠’不是因为穷。”相反,因为节俭的生活,提升着夫妻俩的存款增长速度。每月生活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其他的收入存进银行,小部分购买理财产品,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心安。单从屋内陈设判断,很难相信这对婚后三年的夫妇已经手握百万元级别的存款。

    要不是因为相同的生活方式,很难说李朵和林华会不会走到一起。

    2020年,两人经朋友介绍认识。在见面之前,林华就听说李朵每天坚持带饭,他对于这次相识颇有期待:“一个90后女孩居然自己带饭上班。”

    当时李朵才26岁,刚随公司从天津搬到北京,朋友打趣要帮她介绍对象,她全没放在心上。一次,朋友问起她最大可以接受多大年纪,她说是35岁。朋友又问,能否接受超出范围一点,她想了想,说可以。隔天,那位朋友就把林华的联系方式推了过来。一聊才知道,林华已经40岁。李朵有些失望,但怕驳了朋友面子,她还是赴约了。

    在烧烤店的第一次碰面,无论是期待这次相见的林华,还是悻悻赴约的李朵,都没料到会遇到一个和自己过着如此相似生活的人。吃完饭,林华送李朵回家,当时接近晚上九点。快到家时,李朵提出要绕路去超市买些菜,做第二天带去公司的饭。林华回忆,当时他确信,两人如果恋爱,绝不会因为生活方式发生争吵。

    在两人此前的恋爱经验中,很少有同龄人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被恋爱对象劝告后,他们都偶尔想过为了感情退让一步。但最终生活理念上的摩擦,让之前的感情无疾而终。林华一直到40岁都没遇到合适的。

    正式恋爱后,两人约会的地点常在家中。他们不在意约会的地点是否浪漫,最重要是性价比。免费的公园,便宜的奶茶店、家常的菜馆,都是很好的场所。周末,两人会一起去菜市场对比菜品价格,回来再慢条斯理地做上几顿饭。时至今日,除非为了某道特别想吃却不会做的菜,夫妻俩几乎不点外卖。

    后来结婚,钱也能省就省。他们家里的电视柜上,至今还摆着两把用于婚礼拍摄、红色的中式扇子。那是李朵花了24元从网上买的材料,自己一针一线制成的。婚纱照花了大价钱。起初,两人打算租借衣服,找朋友帮忙拍摄婚纱照。细究下来,发现妆发、灯光等都是大问题。最后两个人花了3000元拍了婚纱照,“毕竟婚纱照可能一辈子就拍一次。”李朵说。

    image.png

    图 | 李朵自制的扇子

    这段婚姻三年过去,两人从恋爱、结婚到生子,从未争吵过。两人可以为了研究去哪里买东西更实惠,一起讨论到深夜。李朵很喜欢这默契的感觉。

    李朵和林华的“抠”各有缘由。

    林华出生于安徽农村,家里五个孩子里,他排第二。幼年时家中贫寒,时常饿肚子的经历,让他养成了珍惜物品的习惯。后来林华从名校毕业、找到体面的工作,也时常害怕不努力工作就要回到从前的生活里去。于是在工作后,他始终不敢松懈,决意要把钱攒下来,实现阶层跨越。

    李华的节俭生活则是一场意外。1994年,她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因为是独生女,父母从不吝于给她零花钱,“他们觉得我不瞎买没用的东西就好。”那时候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变得“抠门”。

    她回忆不起大学时一个月生活费是多少,只记得没钱了父母就会一两万地打到卡上。那时候网购刚兴起,李朵的桌子上总堆满了还没拆的快递,衣柜也一直被塞得满满当当。打开柜门的一瞬间,总是一大堆衣服掉出来。大二时,她眼也不眨地买了一个一万多块的相机。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大学大四那年。

    李朵的母亲在一次检查中,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第一次治疗,药费、路费、住宿费、化疗费用等,前后花费加起来将近60万,几乎是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父女俩原本计划着把母亲接回家静养,但一个下午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他们叫来救护车,结果母亲没能挺到抢救,就在医院门口去世了。

    承受着失去母亲的痛苦的同时,李朵领悟到此前富足的生活其实并不牢靠。她把几乎全新的相机以半价出售,却无人问津。买过的东西根本没办法再变回钱。母亲离世后,李朵丧失了在消费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她望着自己买过的衣服、鞋子、包包,完全没有研究怎么搭配的欲望,只觉得碍眼。

    同年,李朵回到天津,开始了她并不顺利的求职之路。找不到工作的日子里,她总是口袋空空,但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亲要钱。那时候,她只敢租月租房,白水煮面条拌黄豆酱,经常一连吃好几顿。她很坦诚地说:“最初抠门就是因为穷,但后来有钱了也舍不得花了。”攒钱带来的安稳感和底气,让她不再惧怕生活中的意外降临,因为起码在金钱这方面,她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

    靠“抠门”落户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实故事计划:靠抠门落户北京的年轻夫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yc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