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最爱的一部电影
心灵自由写作群第十四期--第4篇和昨天一样,又是困难的“最爱”话题,但在电影方面我倒是瞬间就有了答案,《小武》与《英国病人》,后者算是最佳外语片吧。
贾樟柯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中国导演,他和《小武》都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在他之前,国产影片过分地关注主题,又过分地依赖故事性展示主题,往往忽略对个体的塑造与剖析(忽略这个词不准确,有“被动”甚至“过失”之意,事实是,我们的文化素来就有不突出个体的传统)。贾樟柯特别关注活生生的个体,在时代的扩张中、在命运的秩序里,生长,沉默,抗争,消失。这是贾樟柯一贯的电影态度,诚实地凝视各种形态的个体。
前段时间看《十三邀》节目,许知远访谈贾樟柯,略微担心他未来的作品。贾樟柯的思考范畴已经从平凡的人,跳跃到宇宙天相,他甚至写了一篇天体物理学的论文,喜滋滋地请助理读给许知远听。思考领域的延展、跳跃,都是个体的成长,对世上一切已知与未知均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不遗余力地地追寻探索,当然是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能量。贾樟柯何等幸运,他的能量充沛,源源不断。但将这些个体探索的能量转换成电影语言,难度势必卡在“共鸣”的营造,而“共鸣”则是他此前全部作品最动人之处。当初第一次看《小武》,当靳小勇拒绝了小武的礼金,当小武被家人厌弃,当他蹲在马路上被冷漠的同乡围住,我已经泪流满面。播放影片的创意总监说,某个法国电影节上映《小武》,一个卡车司机看得泪流满面,他对记者说,这个中国导演拍的就是我的生活,虽然我从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小镇上。
《小武》之丰富,不单是他逐步失去了友情、爱情、亲情,落得千疮百孔,一身麻木,麻木的面具下,小武的非物质性渴求清清楚楚,却又注定是梦幻泡影,不可及。“求之却不得”的冲突,是小武的命运,这在每一个观影者心中都投下了石子,皆因我们的命运,总有一个如此如彼的“求之而不得”。
最近一次看《小武》,我注意到影片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小武站在小勇家门口,因为已金盆洗手的小勇拒绝了自己奉上的“不干净”的礼金,他神情落寞地靠着门框,手指来来回回摸着刻于门框上的两行小字。一行是梁小武,另一行是靳小勇。那是他和他的名字,也是他们年少情意的见证。
一个念旧情,固执地停留在“过去”,一个迫不及待洗心革面,要甩掉“过去”。而“过去”这个东西,小武回不去,小勇也不能把它掩埋填平。于是,我又一次被《小武》叫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