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里,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经济特区,是一个移民城市,有一个快节奏生活的超级城市,也有人说深圳特区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而在龙岗区大鹏半岛却有一个保存了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如今深圳,昔日鹏城,深圳的别称鹏城名字也就源于此处。
沿海所城 大鹏为最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广州左卫千户张斌督造,隶属南海卫。据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围三百九十八丈,阔一丈五尺,深一丈。”大鹏所城作为我国明清时期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鹏所城规模宏伟,至今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模、格局与整体风貌。平面呈不规则梯形,东西宽 345 米、南北长28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3个城门及东北约300米古城墙基址。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主要建筑有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郑氏司马第、林仕英大夫第等近10座清代府第式建筑,还有大鹏粮仓、侯王古庙、天后宫和华光庙等。其中,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是大鹏所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道光皇帝赐建,门首横额“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
沧桑古所城,六百年风雨路,大鹏所城见证了深圳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作为鸦片战争的肇始地,大鹏所城是近代香港历史变迁的重要遗产;大鹏所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是研究明代卫所军事制度的重要题材;大鹏所城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密切,是中国明清两代捍卫国家海权的象征;大鹏所城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话”更是研究古代“军语”的“活化石”……
数百年间,大鹏所城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如明代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赖氏“三代五将”,清代刘起龙“父子将军”,近代抗日英雄刘黑仔等。因此,大鹏所城享有“将军村”的美誉。
踏上古城的台阶,竟有种误入时空隧道的感觉。
进入古城可以在较场尾北门出来,过马路到对面,就看见鹏城的牌坊,沿着马路走到菜市场之后,往左拐。
左拐之后,往前走到岔路口靠左走,然后继续前进几步,在右边看到这个门口就是西门。极少极少人知道的西门,但是却能逛到从南门很难看见的有味道的小巷。
一家店的主人家是木雕和瓷器爱好者,这两个元素在它的店里随处可见。店里面有一面瓷器墙,从古代到近代不同朝代的瓷片从下往上垒成一堵高墙。
我经过客栈老板带路,从西门走进古城里,她说很多人都会从南门进去,而西门进去就是一条细细长长的小巷——“十字街”,是她最喜欢的一条巷子,巷子地上铺的是麻石地板,左右两边各种形形色色的文艺小店,真的有点丽江的感觉。
县衙门栓的遗址,现在只剩下一个小土墩在地上。
这两个店也挺有意思的,一家叫舍得,一家叫舍不得,两个房子共用中间一面墙壁,而且结构是左右完全对称的,其原因就是建房子的人是两兄弟,一起盖房子就能省下一堵墙,这种特别有趣的想象在这里才能看到。。
花耳是个服装店,也有一些饰品,都是主人在泰国淘回来的,主人是个美女,姓欧阳。
光阴的故事的环境也很棒,运用了很多木雕的元素,门口摆放着的木质品都是从丽江运过来的,一个普通的猪槽经过巧用变身成为一个养花草的花槽,还有一个石磨。
东门的城墙保存得比较好,墙上布满了青苔,入口的地方有一些窟窿时用来排水的,东门附近有一个许愿树,现在由于出于对古树的保护,已经禁止抛许愿贴了。
许愿树对面是鹏城饭馆,本地人做的客家菜馆,客栈老板推荐的菜是将军鸭和煎海什鱼,什鱼就是杂鱼,是日有什么渔获就做什么鱼。冬天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盆菜,盆菜是冬天过年前后才会有的菜式,起源于客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盆菜用盘子盛满鸡鸭鱼虾香菇蔬菜等丰富的食材,一层一层得堆高,吃饭先从最上层的肉类吃起,下面最底层的蔬菜便吸饱了肉汁,非常有粤式风味。
在鹏城饭馆旁边,有一条名叫“长巷”的巷子,是由饭馆的老板欧先生租下来的,有意思的是生意人欧老板却以极低的价格再租给一些有想法的艺术家年轻人去做自己的工作坊。巷子里有客家传统小吃茶粿的体验工作室、画家工作室等等。
在鹏城饭馆旁边,有一条名叫“长巷”的巷子,是由饭馆的老板欧先生租下来的,有意思的是生意人欧老板却以极低的价格再租给一些有想法的艺术家年轻人去做自己的工作坊。巷子里有客家传统小吃茶粿的体验工作室、画家工作室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