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孩子三岁之前被“隔离”,不接触其他小朋友,上了幼儿园会怎样?

孩子三岁之前被“隔离”,不接触其他小朋友,上了幼儿园会怎样?

作者: 胡二哥之见闻 | 来源:发表于2021-01-09 20:26 被阅读0次

毫无疑问,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是一种剥夺。

事实上,这是一个关于三岁之前孩子的同伴关系对后期成长影响的讨论。

而进一步的需要知道孩子在三岁之前的发展规律,因为确定孩子的同伴关系在孩子三岁之前的发展中有作用后,讨论这一问题才有意义。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孩子在三岁之前的认识发展规律分为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主要发生在孩子2岁之前。

婴儿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认知结果建立在动作上,之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协调。

比如通过看、摸、抓等动作感受物体的温度、粗糙、硬度、永久性等物理特性。

并且行为模式从固定的、单一的、无意识的和外在的转向灵活的、复杂的、有目的的和心理表征。

所以在这一阶段,接触不到其他小朋友,似乎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前运算阶段发生在孩子2到7岁,儿童能通过符号(语言、游戏、绘画等)来描述和理解世界。

其中与这一问题有密切联系的是,这一阶段中儿童具有的不自知的“自我中心主义”,它指的是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

也就是说孩子不能从自己的角度转移开,认识到别人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样的景色。

因为这一阶段儿童尚未理解社会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规则。

但是一旦认识到别人和自己遵从一样的规则,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时,儿童就能从自我中心主义中抽离出来。

所以儿童的社交发展是脱离自我中心主义的有效手段和必要过程。

以上仅仅是皮亚杰在三岁之前的孩子认知发展方面的贡献。

正如有些研究者批评皮亚杰理论缺点一样,我们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这样的年龄划分并不是十分合理,但重点是孩子三岁之前的自我中心主义已经出现了。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看,三岁之前不接触其他小朋友,对孩子脱离自我中心主义有益吗?

这里我们没有说不接触其他大人,所以问题就成了:孩子在三岁之前只和大人保持社交关系有利于孩子脱离自我中心主义吗?

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从年龄上看,要么同龄(或年纪差不多),要么相差很大,所以关系就有两类,即垂直的关系和水平的关系。

对孩子来说,垂直关系主要涉及的是父母和老师。

因为存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垂直关系的较为主要是补充的性质,也就是这些大人给孩子提供安全和保护,以及获得知识和生活技巧。

水平关系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同伴,并且三岁之前孩子的同伴关系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性别无差异,也就是说孩子不会刻意的选择和同性伙伴玩耍。

孩子的同伴关系在社交中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建立认同感。这种自我感觉一开始是和父母建立起来的,而后是和同伴。

当孩子能顺利的说话和走路以后,自主性变得强烈,以前只能从远处看着,现在非要摸一摸。

发展同伴关系,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和建立认同感都有好处,因为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所以两到三岁期间从不发展同伴关系,容易在上幼儿园出现交往障碍。

因为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更难维持和发展。

最后孩子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命体。对于家庭,他是孩子;对于社会,他是有待成长的个体。

母亲是最早与孩子发生联系的“其他人”,是他们自身之外第一次开始关注的“别人”,所以母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

当一位母亲成功的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后,下一个任务就是扩展这种关系,引导孩子对包括父亲在内的其他人感兴趣。

此外,母亲还必须将孩子的兴趣引向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必须充当“中介”。

否则,直接到了幼儿园,孩子很难发展出对其他人的信任,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没有合作,人类、社会和个人无以为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三岁之前被“隔离”,不接触其他小朋友,上了幼儿园会怎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ch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