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里写了我的朋友小X被直属领导M气得发疯的故事。今天,我又接到了小X的电话。小X第一句话就说:“我真没想到,原来M是这样的人!”我以为接下来她会用自己的苦水和泪水将我吞没,结果与上次不同的是,她画风大转,开始滔滔不绝地赞扬起M来,害得我以为她中了邪。
小X说,M其实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不仅自己勤劳能干,而且也支持下属的想法。What?What happened?Are you OK?我立马用自己蹩脚的英文对她表示了关切。原来,M对小X只做了一件事——沟通。
在小X和M通过抄送大领导的邮件互相较量后,第二天M就私下找小X聊天(谈话)。M向小X表达(解释)了自己分配该项工作的意图,也向小X询问她回复邮件中的具体想法。小X跟M说自己想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精进,为公司和部门作出贡献。但是精进需要精力和时间,如果被过多额外的事情分散精力,可能会影响本职范围内的工作成果。
最后的结果是,M表示充分理解小X的想法和做法,也非常支持她按照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皆大欢喜。作为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其实是善于从各种影视剧和八卦中学习总结),我认为做好沟通工作,可以让我们少生很多气。
生活中的很多误会都源于缺乏沟通。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听到了相同的话,他对这句话的反应和理解很可能会不同,更不用说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或同一件事的理解和看法。
比如,我因为疏忽没有做好一件事(如发邮件忘了加附件),同事说“怎么回事啊你?!”。如果同事是在我心情不错的时候说这句话,我可能只是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嘛!这种事我都干得出来,佩服姐不?”然后重新发一封加上附件的邮件给对方。
可是如果同事是在我心情不爽的时候跟我说这句话,我会怎么想呢?我可能会认为同事是在责备我,甚至是在嘲笑我。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就因为我的心情不同,结局也会不同。
生活中,我们跟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发生上面的情况。所以,如果感觉别人做了让你生气的事,请先冷静,沟通清楚再生气也不迟。
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多值得生气的事。
我们生气,可能是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的全部,可能是因为没有询问别人的想法,可能是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还可能因为我们其实是在生自己的气,可是又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把原因归咎于别人。
对于上面几种生气的原因,只需要跟别人及时、真诚的沟通,就可以消除。动动嘴,就能少生气,这买卖是不是很划算?如果小X在回复信息前先跟M沟通,那就不会有上次的故事和今天的故事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养成先沟通再行动的习惯,是不是能让生活更加和谐幸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