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PART FIVE
这样沟通,你能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我们陷入一种比较被动负面的人际关系中,此时有人说“你应该好好沟通”,我们可能下意识地把这句话理解为应该更温和地沟通。但如果我们跳脱出来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真正期待的是更理性,更坦率,更准确的沟通。
我们可以按照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所说,把问题想象成俄罗斯套娃:最外层的是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向里拆解的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就是那些艰难的问题了。
本书进行到第五部分,我们将着手解决的就是沟通的一些疑难杂症。比如深陷人际矛盾之中时,应该怎样调解?处于弱势地位时,怎样向别人求助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不愿意向对方提供帮助时,要如何得体地拒绝一个人?
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常常觉得“本来处境就这么艰难了,还要耗费脑力去想怎么好好沟通,压力太大了。”从而把问题搁置起来。事实上,只有把脑力锁入在怎么好好沟通上面,才能让自己脱离艰难的处境。通过这部分的事例和练习,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在得罪了客户陷入人际矛盾等非常被动的场景中,只要记住“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的原则,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运用沟通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17道歉:怎样把你的错误变成促进关系的机会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经常不愿意道歉?
你有没有遇到过越道歉对方越生气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道歉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马歇尔·卢森堡
我们在这一部分将迎来那些考验我们心性的艰难沟通,比如,如何坦率、坦然地跟对方说一声对不起。
很多人表示道歉,起到的作用似乎非常有限:“我都道歉了,对方并不接受,甚至更生气了。”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道歉的方式出错了。我们经常听到的道歉是这样的:
你千万别生气。
我错了还不行吗?
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往心里去。
这类话说出口,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它们都有一层潜台词。
你千万别生气的潜台词是:虽然我伤害了你,但是你不应该生气,你生气就是你错了。
我错了还不行吗?的潜台词是:我没错,但我为了安抚你,就当我错了吧。
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往心里去的潜台词是:我都说你别往心里去了,如果你往心里去了,那就是太小心眼了。
我们以为的道歉,很多时候起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正确的道歉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道歉=关闭过去+承诺未来
道歉的终极奥义不是承认我错了,而是承认你是对的。重要的不是为过去的行为道歉,而是要向对方承诺一个面向未来的增量。
动作一,关闭过去
关闭过去,意味着想修复双方的关系,得把眼前的问题翻篇。这个动作主要遵循四个原则:
第一,道歉越早,代价越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出错了的时候,立刻去道歉,对方的情绪在这个时候还没发酵,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跟他修复关系。关于这一点,只要想想日常看社会新闻时的心态就好了:一家公司、一个明星做错了事,公关团队及时专业地道歉,和等社交媒体骂声一片才姗姗来迟的道歉,效果完全不一样。
第二,把道歉和弥补损失分开。不能觉得我都赔你了,你还闹什么。道歉处理的是感受上的损失,赔偿处理的则是事实意义上的损失,它们是两件完全独立的事。我们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时,该赔偿肯定得赔偿,但若是还想维护和对方的关系,道歉也不能落下,因为我们需要通过道歉来抚慰对方的情绪。
第三,诚恳的态度比做任何事都重要。为了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一定要当面致歉;实在见不了面就打电话,不能只是简单地发微信。发微信或者写邮件,只是单向说话,很多时候连沟通都无法开启,又怎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呢?所以争取面对面的机会,将对方“拽入”接受道歉的场景,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对方在很多情况下不会那么轻易地答应见面或者推辞说:“没必要,不是什么事儿,你别来了。”别把这句没必要当真,你可以这样回复:“你看我也不是专门为这事来的,刚好有事要向你汇报。”这句话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双方见面时也就有了商量的余地。
第四,接纳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释放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看,应该如何肯定对方感受的合理性:
如果你把对方惹翻了,对方现在很愤怒,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你会怎么回复呢?
A.对不起,我错了,您别生气,您别着急。
B.我完全明白,您现在肯定特着急。
C.要是我,我也会特别生气。
A选项是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负面案例。对方听到这个回复会认为:“什么意思?我着急还不对了是吧?”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我们道歉时不能否定对方。相反,应该像b选项那样去接纳对方的情绪:“我完全明白,您现在肯定特别着急。”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沟通经验丰富的人,还可以参考c选项的说法,补充一句:“要是我,我也会特别生气。”
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的说法看起来很有同理心,但它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又不是我,你根本理解不了我的想法。”反而弄巧成拙,引爆了对方的情绪。所以我们要根据沟通现场的实际情况判断这样做是否合适。
继续来看练习:
假如你去道歉,但对方一言不发,接下去你打算怎么办?
A.你别这样跟我说句话吧!
B.我完全明白,你现在肯定不想和我说话。
C.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做点什么,但我完全理解你,现在不管怎么想都不为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接纳对方情绪的合理性,肯定不能像a选项那样给他添堵,应该参考B、C选项的说法告诉他: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而当我们通过这样的表述,帮助他把情绪宣泄出来以后,才算真正把问题关闭。
值得补充的一点是,一对一的道歉要好过当众道歉。这也和道歉要引导对方释放情绪的原则有关。对方的情绪在一对一的道歉场景中可以毫无限制地发泄出来。反之,在众人面前,对方为顾及形象,则不会表达真正的情绪。而且他有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借助周边舆论的压力,逼他接受道歉,那他心里可能会更窝火。
所以,牢记关闭过去的四大原则,不要让对方一直沉浸在对你的坏印象中,作为一个有建设性的沟通者,我们要尽快把双方的关系到向未来。
动作二,承诺未来
关闭过去之后道歉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承诺未来。它让双方关系在没有破裂的前提下,还能往前走一步,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带着方案来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对方因为我们的原因蒙受了损失,那就需要在道歉时说明接下来我准备怎么办,我的新方案是什么。
我们通过一个反面例子来看。一个丈夫忘了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其实忘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认错时说:“你怎么才能不生气?”或者:“到底要我怎么做?你倒是说呀。”这显然是给气头上的另一半火上浇油。对方会想:“这婚是我一个人结的是吧,你就不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而当他带着一个新方案,比如“我们一起去一个你一直想去的海岛玩”去道歉时,给对方非常直观的感受是,他弥补的心情非常迫切,连补救措施都想好了。这个态度显然要比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好得多。
同理,在职场沟通中,你在安抚完对方的情绪后,可以这么说:“王总,今天机会难得,我不是单纯地来道歉的,我跟您说我有事儿,我是真有事儿。这次我们团队接受教训了,反省了很多,未来我们准备做这么几件事,您听听。”只要你在新方案里提出了具体行动,对方的兴趣就会被唤起,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至未来,而不是停留在你犯的错误中。
但是你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能弥补他什么。这个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上个请教。
方法二,上个请教
上个请教的意思是在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时,可以直接用请教的方式询问对方:“王总,您看之前确实是我们做的不周到,给您造成了损失,仅仅弥补损失肯定是不够的,您看能不能请您给我们指条路?让我们心里稍微过得去。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学习,我们也追求个进步。”
请对方来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基于对方的反馈承诺,一个面向未来的增量。这个方法极其好用,甚至在我们本身已经准备好方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沟通快结束时上个请教,留下开放性的结尾。
比如像这样说:“您看这事真是我做的不对,刚才我说的那几点回去之后肯定都是要落实要整改的。但是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幸亏是发生在您身上,要是发生在一个不讲理的人身上,那我可怎么办?所以我想请您从您的角度再给我提提建议,看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错误?”
在准备充足恭维了对方,又向他请教的情形下,对方感觉受到了尊重,就有可能把话接过来,提出几条建议。一旦他这么做了,那他肯定打算原谅我们的错误了。
如果他不接着茬,其实也不一定是还在生气,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没有新的补充了,其实还可以把话题接着往下走,用上个小礼物的方法推进双方的关系。
方法三,上个小礼物
如果我们道歉的对象是领导或者同事买一杯饮料就足够了。犯个错误就送根金条上去给领导,肯定会把他吓坏的:“你想干什么?有什么阴谋?”事实上,送小礼物不是为了给对方增加负担,而是为了让对方看到我们道歉的诚意,我们想要改变的决心。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道歉的对象是一个关系比较熟的同事,那就可以在道歉时给她带杯茶,对他说:“真是不好意思,让你着急上火,今天不请你喝咖啡了,我给你买了一杯清火的茶,请你消消气。”这样不仅体现了道歉的诚意,也用一两句幽默的话缓和了对方之间尴尬的气氛。
像内部同事道歉时,确实可以随便一点,幽默一点,但道歉的对象是外部客户的话,我们就要结合平日里对客户的观察,出手相对重一点,认真一点。
我认为向外部客户道歉时相对安全的做法是送书。送书首先要送好书,新书,其次,要在品类上挑个好兆头。比如书名有非常积极的意涵,或者书的定位很高大上。
类似这样适合作为礼物的书,其实可以预先搜罗一堆备着。我自己手边就常备几本礼品书,例如李翔的《详谈》、刘擎老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等。
当然,如果想不到好书,也可以送一个万能礼物——演出票或者电影票。把两张票装在一个精致的小信封里,送给对方在地信封时跟上一句话:“您看我让您生了这么长时间的气,怎么补偿也补偿不回来。我给您买了两张喜剧电影的票,周末您带着家人去开心一下。这部片子能让您因为我的错误失去的那两个小时的快乐给追回来。”
类似这样的小礼物,你都可以送。当然,最好根据自己对客户的了解,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可以看到道歉的最后一步,没有用到语言,而是通过一个价值不高的小礼物,把双方就事论事的状态转换为人与人的社交关系。如此,双方都可以在一种温和、喜悦的情绪中结束沟通。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