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客居夔州,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和武侯祠,写下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中,对几百年前昭君的经历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西汉时,北方的匈奴部落非常强大,经常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抢夺财物,汉朝廷对此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军事进攻、防卫边境,一方面不时地与匈奴贵族联姻,采取和亲政策,进行笼络。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汉元帝,表示愿做汉朝廷的女婿,与汉家交好。汉元帝很高兴,这时,宫里的宫女王昭君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充当和亲人,选远赴匈奴。
昭君非常美貌,呼韩邪单于也很满意,于是昭君就跟随他去了匈奴,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此诗大意可解为:
群山万壑连绵不绝,此刻来到了荆门山,远远望去,明妃小时候生活的村子现今仍然历历可见。
可叹她离开汉家宫廷,远赴沙漠,最终只留下一座青冢,独向黄昏。
糊涂的汉元帝啊!只靠图画辨识宫中美人的容貌,致使昭君衣衫上的环佩声,多少次地在异族他邦的夜月下孤独回响。
千年以来,昭君所作的琵琶乐曲久久流传。细细聆听,里面又该有多少思念故国的幽怨啊!
颈联中的“画图省识东风面”一句中隐含着一个故事:
相传,汉元帝因后宫嫔妃宫女太多,就叫画师将她们的画像画好,方便辨识。宫女们纷纷贿赂画师,请求他们将自己画得美一点,唯有昭君不屑为之。
呼韩邪单于前来求亲,昭君主动前往,汉元帝见昭君画像容貌平平,就痛快地答应了。待到见到昭君本人非常美丽,颇有后悔之意,然而已经答应了匈奴首领,只好放昭君前往塞北了。
青冢指昭君墓,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南二十里处大黑河南岸。相传每年的九月,附近的野草都已枯黄,唯有昭君墓上仍然青草萋萋,因此人们称之为“青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