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破窗理论的故事,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这时候窗户的主人,就要去卖窗户,这将刺激窗户的生产。制造窗户的工人接到订单,有了钱之后,他就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所以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破坏本身是好的。
这种思维很常见,例如地震海啸之后常听人说的多难兴邦。
破窗理论在国家发展方面的变种,例如德国和日本经过了二战的摧残,所以后来国家才发展那么快,发展的那么好。此时我们可以反问,是不是其他国家想要发展也要像德国和日本那样国家被摧毁或者挨几颗原子弹才行。显然不是这样的,其实如果这两个国家如果不遭遇这些创伤,资本的积累会更丰富,经济基础会更好。同样的道理,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的资源,其实可以拿来买其他生产,同样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
破窗理论的变种之二,工人就业。
老人不早点退休,不把职位让出来,年轻人就不会有工作。同样的,他们说机器会替代工人,如果机器太好的话,工人就没有工作了。所以机器太先进、老人工作时间太长对社会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
试想,如果现在我们现在不用推土机改用勺子挖图,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富裕?如果我们现在的人都提前20年退休,整个社会会怎么样呢?
识别这破窗理论的谬误难点在于要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就像蜡烛商写陈情书,希望国会能阻止大家使用阳光。这样蜡烛工人就会得到更多的工作。但是其他行业的工人怎么办呢?
做决策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因素。
现实中的例子:
小镇的父母总要求年轻人回家,因为那里有资源,有人脉是看不见的。可是大城市带来的眼界,发展,认知升级,是看不见的。
购物送的调料小盒子,是花费时间,精力,水资源,洗洁精来洗干净还是直接扔掉换新的更好呢?
前些年有大量的文章批评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过快,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导致很多实体店关门,很多人事业下岗。这都是看得见的负面影响,但是很明显还有很多没有看见的,让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买到了以前很难买到的商品,催生出了很多的高效率网店,催生了快递行业。
前一篇中的马粪争夺案,看得见的是各方的利益和损失,看不见的则是带给社会效率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