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了《魔鬼经济学》。
里面讲到一个实验。以色列的幼儿园经常有父母接幼儿迟到的现象。园方聘请心理学家想办法遏制这种情况。
心理学家想到了罚款的办法。规定父母每迟到10分钟,需向园方支付3美元。
没想到,这个规定非旦没有遏制父母的迟到现象,反而使迟到的情况有增加的趋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家从人类动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人们维持某种行为一定是出于某种动机。动机有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比如规定在某些地方抽烟要罚款,这是通过经济惩戒阻断人们抽烟的行为,应用的是经济动机;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社会动机;而我们阻止他人抽烟时,会用“这里有小孩,有孕妇”这样的说辞,是唤醒良知的道德动机。
在幼儿园的例子中,园方试图用罚款的方式作为阻止父母迟到的手段没有成功是因为原本当父母迟到时,想到老师要为自己的迟到额外增加工作时间,会心存内疚,在道德动机的驱使下,促使自己尽快赶到或者下次尽量不再迟到。
但是当园方提出罚款时,恰恰用区区3美元抵消了内疚,好像鼓励父母用金钱购买老师额外的工作时间。这样一来,迟到反而让父母变得心安理得。
所以正真有效的方式是增加罚款额度,从3美元提高到30美元,但这听起来又有点不近人情。激发经济动机不适合时,还可以考虑运用社会动机,比如将三次以上迟接父母的名字发到班群里…
这个例子也让我想到我的一桩家务事。我老公平素有一大“陋习”——很爱跟同事打双扣。我觉得一星期玩一次尚可,玩两次就有点多了。所以我跟他约定。一周一次可以,但如果再约,就要向我支付一笔费用(100,200不等)。
结果,不出所料,这个措施非凡没有阻止老公打双扣,反而每周一次成了例行,两次也平常,只需发个红包就开开心心地约牌去了,不像从前,约得胆战心惊。
金钱不是万能的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