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思考工具主要提供了无形的方法,那么效率工具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具。
本章共10个小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高效人士常常用到的小工具。
1.白板:随时随地创造、思考
白板是一个最常用的工具,相对于办公软件,它能从结构化的思维里解放出来,随心所欲的思考;对于a4纸,它能从有边界的思维里解放出来,充分舒展、连接;与翻页纸它能从不能错的思维里解放出来,想写就写、写错就擦、擦了再来。
我们可以把柜门做成白板,也可以把立柱做成白板,还可以把整面墙做成白板,为了方便也可以随身携带静电白板贴。
随手可触的白板本身没有价值,赋予了他思考的意义,它就有了随时随地无边无际的价值。
2.移动办公:整个世界都是办公室
要实现移动办公,需要拥有一个带手写笔的平板电脑;或者大屏手机+蓝牙加键盘+手机支架;再添加一个蓝牙耳机手环+电话会议音响+主动降噪耳机。
3.电子阅读器:如何一年读上100本书
而推荐了得到APP,多看阅读和Kindle,三个电子阅读器。
在我看来,电子书确实适合浏览,但倘若要精读,我还是习惯看纸质书。
4.知识管理:构建大脑的外接移动硬盘
让印象笔记,成为大脑的外接移动硬盘,从而让大脑专注于思考。
可以把手机当做扫描仪,安装一款扫描全能王的软件;还有名片识别软件,以及其它的一些收集器,把自己想要的资讯通通收集起来。
5.云服务:让电子设备不再是一座座孤岛
云,是把数据托管在可信赖的、随时随地可存取的第三方。
比如,百度云盘,小米云服务,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等等。
但是,在使用云服务的过程中,便捷性与安全性需要平衡统一,方便的同时,避免在所有互联网平台用同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过分依赖云端。
6.搜索工具:80%的问题都被回答过
从别人给,进化到自己拿的能力,就是搜索能力。这世界上80%的问题早就被人回答过,只要搜索就好,剩下的20%才需要研究。
身边一些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往往习惯张口就问,自己不动脑、也不动手,唾手可得的答案也不自取。
提高搜索能力,就是要掌握搜索技巧,善用关键词,通过网络来解决自身的绝大部分问题。
7.邮件、日历、联系人:你的战马、盔甲和长矛
作为商务人士,千万不要使用免费邮箱,否则让人觉得很不专业;尽可能保留所有的历史邮件,便随时查阅。
用日历来管好日程,让联系人帮助自己熟悉对方。
8.协同软件:把工具用起来
工具分为两种,一种是想用就用的主动工具;一种是不用不行的被动工具;我们需要把主动工具被动化,从而推着自己前行。
一款好的协同软件,比如Teambition,可以解决主动被动的转化问题,从而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9.休息、运动:生活的对立面不是工作
世上的事情,不分工作还是生活,只分喜欢做还是不喜欢做,值得做还是不值得做,有能力做还是没能力做,把喜欢的、值得的、有能力做的事当成目标,把赚钱当成结果。
我们真正需要平衡的不是工作和生活,而是工作、生活和他的对立面——休息。工作辛苦,生活也很辛苦,感觉累的人,不是生活少了,而是休息少了。
好的休息,可以用白噪声软件助眠,眼罩+降噪耳机帮助在途中休息,适当运动也可以促进休息。
用了这么多工具,我们一起看看刘润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早上闹钟响起,日历提醒今日日程;在智能音箱播放得到知识新闻中,洗漱、跳绳、吃早餐,准备出门。
车上,用语音输入法回复留言,然后回复微信、朋友圈、微博、邮件,并把产生的灵感归到印象笔记中。
贵宾候机厅的30分钟里,用平板电脑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存入印象笔记。上了飞机,带上主动降噪耳机,打开电子阅读器,快速翻看4本最近想读的书。
…… …… ……
在各种工具的助推下,充实但不焦虑的一天结束了。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效率工具,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