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谓的“应当”的尺度,来自于《圣经》。这里大约分几个层次来考查圣经中的真理。
一.身子、肢体、肚腹、意行
1身子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林前6:15)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9、20)
信徒在这里没有自我,因为我们不是自己的人,是神赎出的、重价买来的,我们的属于主的,归于主之权的,是基督的肢体。主用我们的身子住存圣灵,因此,又是圣灵的殿,即圣殿。在旧约时代,所罗门为神建有大圣殿,在十字架救恩之后,信徒人人都是圣殿。我们的身子既是圣殿,圣殿的本质是圣洁,因此,“你们要逃避淫行。”“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6:18、19)是污秽神的殿;也是污秽基督,因为我们的身子是他的肢体。
2肢体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6:12-14)
基督徒不是民族的栋梁、脊梁,不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是在基督里联络作肢体,也是献给神的“活祭”(罗12:1)、义的器具、圣灵的殿。当说肢体,重心在相联络、相通、相顾(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24-27)。当说活祭的时候,重心在圣洁、舍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耶稣之路。(路9:23)当说义的器具、圣灵的殿的时候,重心在公义、圣洁及圣灵充满。
3肚腹
弟兄们,那此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到,背乎所学的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侍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侍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罗16:17、18)
我们知道,肚腹是人的下半身,但在这里不仅指人的生物学或生理学上的下半身。它离间人,使人跌倒,花言巧语诱惑人。这显然是狡猾的,就是撒但、蛇,因为“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创3:1)且引诱女人夏娃(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3)
“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创3:14)
“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徒1:18)
“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林前6:13)
“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9)
在以上经文里,肚腹是被咒诅的,是羞辱的。因为,肚腹在人身的下部,离地最近,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以肚腹为念的人贪财(犹大)、贪食(食物)。中国养生文化、气功文化里,最常见的意念都是气沉丹田。丹田位置就是肚腹位置。最少可以说,在中国养生文化、气功文化必定滋养了中国人,也滋养了肚腹偶像、肉体偶像崇拜。看世上的餐饮店如此发达,书店如此稀少,就知道世界看着的是肚腹还是头脑。
4意愿与行为
因为我们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们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7:18、19)
这是讲如果基督徒,当圣灵不住在人心时(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是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罗8:9-10),意愿与行为是分裂的。这分裂的背后,是“我”与“罪”的对抗(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罗7:20)“善”与“恶”的对偶性存在(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罗7:21)只有靠耶稣才能免除这种对抗、对偶的分裂之苦。“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就能脱离了。”(罗7:25)
为什么说靠主耶稣就能救人脱离这种苦呢?这种苦源于罪、恶。罪、恶又因为属于肉体,且在律法之下(因为我们属肉体的时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以致结成死亡的果子。罗7:5)。因此,要免除这种分裂之苦,必从肉体及律法上解决。信靠主耶稣,让神的灵住在心里,就不属于肉体,乃属于圣灵了。(罗8:9)“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加5:16、17)。律法因人肉体的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差遣自己的儿子为人作了赎罪祭,我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再在律法以下”(加5:18)。
因此,信靠主耶稣并让圣灵住在心里,就解决了人的属肉体及律法的捆绑;解决了属肉体及律法的捆绑定,罪、恶就没有了根源。罪、恶没有了根源,就没有了意愿与行为的分裂。
神、基督的圣灵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就属基督、属圣灵,或说在基督里、在圣灵里(被圣灵感动)、在神的爱里(这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去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19-21)。如果,教会里的基督徒还有嫉妒、纷争的,也就还属于肉体,不能说属乎灵。只能称他们在基督里为婴孩,还需要用奶喂养,还不能用饭喂养。(林前3:1-3)可见,基督教会的信众,不都是在圣灵里、在基督里。也即是说,当他们结党、嫉妒、纷争时,神、基督的圣灵并没有住在他们心里。但是,保罗称他们为在基督里的婴孩,似乎是,这里的属肉体或属灵又不是截然可分:在属肉体的同时,还是有属灵的婴孩在里面。因此,犹19说“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或也不是说,圣灵的“婴孩”也没有。
属圣灵、基督指向新人,行善;属肉体、血气指向旧人,为恶。这就是保罗所说的两个律:神的律和罪的律(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7:25)这两个律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对偶性对抗性的,此起彼伏、此隐彼显的存在。当说在基督里为婴孩时,即是新人还处于隐的状态,而旧人此时处于显的状态。当说“属乎血气,没有圣灵”时(犹19)即是说恶的律处于明显状态,善的律处于隐藏状态。保罗所谓“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是属圣灵了。”( 罗8:9)也是说,善的律明显时,恶的律就隐藏。这就是基督信徒作为个体灵与肉、善于恶交战的真实景况。
综合:在圣经的话语里,身子转化为基督的肢体、神的殿、义的器具、活祭。都由生理性、生物性提升为神圣性。而肚腹、肉体却似乎是个贬义词,是贪财、贪食、作恶被咒诅的象征。也就是说,在圣经里,肚腹、肉体与身子、肢体是对立的存在。当我们的身体不作基督的肢体、神的殿、义的器具时,就是“肚腹”“肉体”式的,而肚腹、肉体式的存在,就有意愿与行为的分裂之苦,这分裂之苦,也只有在耶稣基督里得到脱离。一旦脱离了该苦,肚腹、肉体就转化为身子、肢体,也就不再有结党、嫉妒、纷争。
二.知识、智慧、情感、责任
1知道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林前8:2-13)
这里信徒应当知道的知识:①有人若爱神,神就知道这人——也就是说神是知道谁在爱他;②知道有一位父神,万物本于他、归于他;③知道有一位主,耶稣基督,万物藉他而有,信徒也是藉他而有。这其实就是圣灵、圣父、圣子(神的三位格)的知识。也要理解为,圣灵(神知道人的爱)、圣父、圣子三位一体的知识,是信徒最应知道的知识,若不知道此知识,自以为有知识,其实是无知识。这也呼应经上说的“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2智慧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认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0、21)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为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来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林前3:18、19)
有两种智慧:人(自己)的智慧与神的智慧。人自己的智慧的特点是不认识神,神的智慧的特点是叫人自己的智慧变成愚拙,并且拯救信的。人看神的智慧为愚拙的道理,神看人的智慧为愚拙。最为悬殊的是,神能让人的智慧变成愚拙,而人没有变成这种能力,只有“当作”。
神的智慧是一种道理,神用道理拯救信他的人。这道理就是十字架——神的儿子耶稣为人赎罪的道理。因信这道理,信徒分受、分享神的智慧(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林前10:17)。信徒也要警惕人自己的智慧,因为人的智慧只不过是自我设置的诡计,且会自中这诡计的圈套。
有一个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就被后人高看了几千年。然而我们基督徒,应当说:在神看来,人的智慧不如愚拙;我们的智慧也只配称为自设的诡计。或者说,我们是没有智慧的,我们只是被智慧的道理拯救的对象。我们仅仅是分受、分享、披戴了智慧之光,就如在冬季里沐浴明媚阳光。因此,基督信徒不当认为智从己出,以此为骄傲。
3喜悦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的人辱骂都落在我身上。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罗15:1-5)
不求自己的喜悦,叫邻舍喜悦,这就是虚己。信徒的虚己,不是自出心裁,乃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榜样。或者说,我们能不求自己的益处,也只能在基督里才能做到,是神、圣灵所赐,包括我们的忍耐。担代、叫邻舍喜悦、使之得益处,也就是爱了。因为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5)因此,基督徒是舍己为人的,这舍己是舍去自己的喜悦,喜悦往往连着利益、益处、好处。这不叫大公无私,但可叫舍己为邻(人)。
4谦卑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1-4)
基督徒之间,应圣灵交通、爱心相同。于是,要求克服世上的情欲,并且,不要在能力上自大骄傲。须知,我们的能力不过是神的恩赐。“也要顾别人的事”可理解“爱人如己”,叫他们得益处,叫邻舍喜悦,当然,也不是说自己的事完全不顾。如果是这样,反倒要他人来顾自己,也不是合宜的。这里“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与“不求自己的益处”应有所不同。后者,可能是指在自己的益处与他人有冲突时,要求让别人、邻舍的益处优先。
5益处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10:23、24)
按保罗所说,基督徒有行为自由,但有意义的行为在于对人有益处和造就人。可见,基督徒的道德要求有多么高。这是讲舍己为人,舍己为邻。“无论何人”强调了此条的对信徒是普遍要求,不是个别要求。若要说道德境界,这境界是相当高了。
6用处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的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许多的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罗12:3-8)
基督徒要明白自己的用处,经上没有说作民族的栋梁、脊梁,也没说作国家机器上的一颗尽职的螺丝钉,而是说在基督里联络作肢体。既是联络作肢体,肢体就不是一样的用处,而是有分工。既是肢体,就不会在功能上互相替代、遮蔽;不替代、遮蔽就不会有攀比、争竞。没有攀比、争竞,也就不会有自卑或妒忌。本乎信心,按神所赐的恩赐,明白自己的用处,专一、诚实、殷勤、甘心侍奉(当作活祭。罗12:1)。这样就对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也就不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
7担当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 ,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6:1-5)
对于担当,有两方面,一是互相担当他人的,一是各人必担当自己的。互相担当,就成为肢体,求别人的益处。只是这担当、挽回他人过犯的行为,要特别小心去行,否则一不小心自己也会陷入恶中。各人担当是指各人察验自己的行为,各人担当自己行为的后果。
综合:以上经文似在讲基督徒的知识、智慧观和情感、意志观。在知识、智慧观上,与世俗的科学知识与处世哲学是迥异的。这里恰恰是要警惕人的自以为知和自以为智的骄傲,并且,明确提出了基督徒最当拥有的知识。在情感、意志观上,也不是审美主义的自我愉悦追求,而是谦卑的、联络的、利他的、担当的。这是效仿基督,也只有在基督里、圣灵里才能做到。在这情感观和意志观里,包含着基督徒之间的相处伦理,在这个伦理里,没有损害、伤害,也没有攀比和争竞,更没有妒忌——包括在恩赐(能力)上的妒忌。
三.价值、意义、标竿、尺度
1死与活
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9-11)
似乎是讲基督徒应看到自己生命的死与活、死而复活的两面性。基督徒之所以有此特性,乃是由于先有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于是,信徒受洗归入基督耶稣,也就归入他的死与复活。“受洗归入他的死”(罗6:3)受洗对应十字架?死的是人的“邪情私欲”(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5:24)这样,在死与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罗6:5)此之谓与基督同死、同活。
既然“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已钉死了,若说还怕死,那已经是一个不该有的问题。已经死了,就没有再死之说。因此,信徒有了与不信之人死亡相对应的“安息”(因为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来4:10)与“睡了”(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徒7:60)之说。
2意义
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 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罗14:7-9)
此可谓信徒活着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依照这里的尺度,没有个人成就、自我实现之存在可言。因为,没有自我、个人私欲,苦闷也不存在。我们一般说的苦闷,几乎都是属于自我价值的。当信徒的价值方向指向基督时,也就真正的超越了自我,同时,也就超越了苦闷。从这个意思上说,苦闷的人还是属肉体的人,不是属圣灵的。苦闷的人,还是把自我看得过于当看的,把自我看得过高了。信徒或生或死,耶稣都是他的主,因为,在神看来“人都是活的”【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那里”或作“看来)。路20:38】。也就是说,从人有复活的角度看,我们通常说的死人,其实也是活的,因为都要复活,都在主的审断之下。
3度量
因为我们不敢将自己和那自荐的人同列相比。他们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乃是不通达的。(林后10:12)
这里讲了基督信徒的价值尺度,这价值尺度是基督,基督才是榜样、标竿。若把自己当作尺度来度量自己,那就等于自己是基督,自己是神,自己拯救自己。这是以人为神的“人本主义”思想。
4标竿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2-14)
基督徒的标竿就是耶稣,榜样就是耶稣,目的就是耶稣,意义就是耶稣。在这里“得着”似是永无止息的过程。这样看待“得着”免得人的自夸与骄傲,因自夸与骄傲反而会使人后退和沉沦。(“爱是不自夸。不张狂。”林前13:4。“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你们这自夸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林前5:6)
综合:基督徒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尺度、立足点,完全不是世界之人的人本主义的,而是神本主义的。一切以神-耶稣基督为参照、为榜样、为标竿。这也就是基督徒自信主之时起,就被神从世界中拣选了出来了。(你们若属世界,也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15:19)既然被拣选,信徒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其尺度、立足点,就不再是世界的标准。因此,雷锋不是我们的榜样,耶稣才是我们的标竿。马克思主义不是我们真理的尺度,福音真理才是。
四.判断、论断、隐情、隐 私
1论断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执事,为神奥秘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们有忠心。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有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林前4:1-5)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1、12)
论断有判断、审判之意。对于信徒,这论断之判断、审判之权只有一位,那就是主耶稣。所以,信徒不能论断自己,也不能论断主内弟兄姐妹。这个视为主内肢体间的人际相处纪律、律令
2说明
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主面前说明。(罗14:10-12)
此之谓,信徒在神面前最终无可隐藏,无可隐私。因此,信徒不可彼此论断,也不能彼此轻看。(罗14:10)弟兄或站立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神判断。(罗14:4)
综合:以上是主讲基督徒当如何看待自己的善恶价值判断,此论断是神的主权,人既不能自我论断,也不能论断主内兄弟。因为我们是神的儿女。由此,信徒在神面前是毫无隐情的,并且,最终都得坦白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