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长之路(二)

成长之路(二)

作者: 甚小松 | 来源:发表于2017-01-03 16:17 被阅读23次

           进县城一中上学是我第一次走出村子来到外面的世界。县城离村子大约有四十公里,公社里每天早上有一趟通往县城的长途车。

           我人生中的好多第一次也是在这段期间经历的。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乘坐大客车,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柳堡的故事),第一次在公共浴室洗澡,第一次住集体宿舍……。

           县一中坐落在县城西边的山坡上,校园西侧南侧是农田,东侧北侧是树林,环境比较安静,是个非常适合学习的地方。出北门约几百米路就是海边,那里是著名的风景区。

           我们这一级一共有十个班,我在七班,每个班大约有五十多个学生,其中男生四十左右,女生十几个,同一个班里的男生都住在一间宿舍里。宿舍是一间平房,里面是大通铺,靠北墙一趟,靠南墙一趟,中间是窄过道。每人床铺的宽度为约七八十公分,相互之间紧紧挨在一起。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同学隔段时间尿一次床,每次他左右两侧的同学都要跟他一起晒被褥。

           学校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被起床号叫醒,十五分钟的起床洗脸刷牙时间。宿舍区外面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回来要把脸盆和杯子装满水,放到自己的床铺下面,早上起床各自端着脸盆到门外刷牙洗脸。洗漱完毕要跑步到操场自己班级的位置站队集合,然后全校学生一起绕着操场跑操。

           跑操结束后,各班值日生到食堂领自己班级的饭。一个班级有一个水桶盛稀饭(中午盛菜),一个大的木制饭盒盛面食。每天有四名同学值日,值日生轮流到食堂领饭,抬到班级再分到同学们的碗里。

           县一中是地区重点高中,在伙食上政府有补贴,比较起来在那个年代吃得还不错。伙食中有70%的细粮,30%得而粗粮,当然吃饭仍是需要交钱和粮票的。

           通常早晚是咸菜和玉米糊,主食馒头或窝头。午餐大部分时间是馒头,间或是窝头。每周改善两次伙食,一般周三中午是打卤面,周五中午是包子。现在回想起来仍能体会到那时每周对这两次午餐的期待。

           吃饭的标准有三个,但只是量的标准,花样是没选择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饭。三个标准分别是每月8元、10元和12元,又被称作三等、二等和一等,每顿饭的量分别是三两、四两和五两。

           标准需要提前预定,而且不能经常更改,一般1-2月可以改一次。女生一般都订三等,男生有定一等的也有定二等。我通常订的是二等每顿四两,但晚餐还有玉米糊,也算一两,这样面食就剩下三两。若赶上吃窝头还好些,若是吃三两馒头,根本不够。高中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常常是晚上下了自习课肚子就咕咕叫了。我也改过一等,早餐晚餐都没问题,但中午赶上吃半斤窝头就吃不完,再说每月还多了两块钱,总剩下心理就有负罪感,因此大部分时间我订还是二等。

           后来听其他中学的同学介绍他们学校的伙食,跟我们中学相比差了很多,他们平时基本以粗粮为主。

           可能跟我在家是老幺有关系,父母对我有些溺爱,我吃不大动粗粮。中考前半年母亲一直单独给我做细粮,我每顿饭都吃馒头,而哥哥姐姐们还是吃玉米饼子。

           踏入县一中校门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生活,因此刚入校没几天都特别想家。

           学校的规定是每1-2个月可以回家一次,记得第一个周五下午开班会时,同学们都纷纷请假要回家,班主任不准假,女同学们都趴在桌子上哭起来了。我也很想家,心里也特别难受。但班主任竟然在讲台上幸灾乐祸地说:“使劲哭吧,哭哭就好了。”当时我就觉得这班主任怎么这么坏,心竟然这么狠。

           后来慢慢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适应了。尽管也想家,但心里面跟刚来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之路(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ln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