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女性晚八点后禁乘顺风车,这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女性晚八点后禁乘顺风车,这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作者: 孤岛屿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20:20 被阅读0次

                     女性晚八点后禁乘顺风车,这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11月6日,滴滴出行在其APP上发布“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的公告。公告中称,滴滴顺风车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全国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红星新闻 11月6日)

滴滴顺风车“归来”,改良后的运营方案却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滴滴顺风车限制女性使用时间的规定,女性用户晚八点后无法使用顺风车服务疑似是性别歧视。从滴滴公司的角度来看,限制女性夜间出行原是为保护女性的无奈之举,初衷与“性别歧视”毫不沾边,但“一刀切”的改良方式,质保不治本,既不尊重女性的出行需求也不切实际,这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夜晚不会因为限制女性就安全,白天同样有着安全隐患。从考虑女性乘客安全的角度来看,或许滴滴公司认为,女性在夜晚受到侵害的几率更高,因此便在事故高发的时段限制了女性出行,但女性的夜间出行不是事故发生的“源头”,是否女性夜间不出行就能保证安全呢?显然不能。2018年5月、8月,郑州、乐清分别发生了两起与滴滴顺风车的命案,其中去年8月乐清女孩搭顺风车遇害事件发生在下午14点,安全隐患不止出现在夜间,白天同样“危机四伏”。

保护女性不应区别对待、限制“受害”方,而是让“施害”方无所遁形。无论是滴滴此次的新规定,还是前段时间深圳地铁设置女性车厢,其初衷都是为了保护女性的安全利益,通过采取措施预防与减少女性被侵害事件的发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了对于女性权利的尊重,一方面将女性区别开来的特殊对待让“性别平等”和社会公平的观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将女性定义为“弱势群体”,进行“隔离式”的保护,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保护女性安全的前提,是找出威胁其安全的根源所在。前段时间在网络上被抨击的言论“你穿那么少,活该被侵犯”,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于女性,而不是谴责犯罪行为,但正如网友们回怼的话“追求美是我的权利,不是你犯罪的理由”,同样的,半夜出行的女性不是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隐藏的“人心之恶”才是问题根源。

与其根据性别区别“保护”,不如提升整体安全指数。限制女性出行的规定,“简单粗暴”但不合常理,一方面顺风车运营方案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准入、管理、技术预防等方面,构建更加全面的安全体系,提升安全指数。正如其试运营方案中所指,希望在试运营期间,社会各界能积极提供反馈,协助平台优化管理方案,寻找到一条新的“安全之路”,让共享经济在安全、社会效益间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同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乘车时都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自我防范外,更需要法律这一“安全伞”的强力保障,加大处罚力度,只有防范与依法打击的双重作用,才能真正保护女性的安全,同时让顺风车不再成为社会大众的心理“阴影”。

文/张庆圆(重庆大学)

新闻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446711979025073&wfr=spider&for=p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性晚八点后禁乘顺风车,这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mg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