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酒问花香,烦恼皆远掷。

前天一大早,刚到厨房准备做早餐,BOSS电话过来,谈到前期云南项目的未收账款追回。这个项目,因业主方建设项目受环保原因停滞,总公司没有资金拨付,剩余未结款项已拖一年半之久,打官司也不是最好解决方案,因为后续还希望做他们其他项目。
脑子里想着刚刚打电话的事情,边想边把中药熬上,同步准备早餐,一边开火烧煮面条的开水,随手打开另一边火准备煎鸡蛋。
打开冰箱取出鸡蛋、西红柿、香葱,西红柿用开水烫过、剥皮、切碎丁、装盘,再将葱洗过切小段放一旁备用。转身准备开火煎蛋,才见锅内已冒热滚黑烟,赶紧关了火,锅底滋滋已烧出黑焦痕,又手忙脚乱把焦痕处理好。
做完早餐,吃完早餐。电脑前处理工作,用闹铃提示熬完二次中药再冲兑好,倒出一大杯,安静地坐于电脑前,微温时,举杯待喝,才想起本该要放入红枣和姜片一起熬,竟然也忘放了。
一个早上,因为一个电话,脑子里只想着工作分神,令自己冒冒失失。不由感叹,真是年龄大了,体力下降,智力下降,忘性也大了。
回想这几年在项目地工作时强度太大,因为是私营老板承包制,不象国企或大企业组织架构体系配套齐全,有时为抢进度赶工,就象上足了发条上战场一般,女人当男人用,一人当几人用,办公人员上现场,老板有时做小工,加班加点是常态。一个项目下来,绷紧的神经一松懈,人才会感觉特别的匮乏,就象长期拉紧的橡皮条突然松开易断一般,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会愈加的明显。
静下心来,想起《道德经》中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老子的"载营魄抱一"是指人的身体如—部车乘,其中装载了"营"和"魄"两样重要东西,它们各自为政,又随时合作。人们长年累月、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这两样东西。然而,思想的纷繁、情感的嚣动,常使自己的魂灵营营困扰,常在放射消散之中散乱不堪。体能的劳动、生活的奔忙,常使精魄涣散,不可收拾。老子说, 倘使人能将生命秉受中的营魄合抱为一,永不分离,便可得长生的希望了。
正如前天早上的自己,手上虽然做着事情,眼里虽然在盯着事情,但心思已全然没有在做着的事上。
之前工作或生活中也经常保持类似状态,吃饭时看电视或聊事情;开车时接电话谈事偶起争执,有时明明很困还是坚持开到目的地;工作时手里做着这件事脑子里却焦虑着那件还未完的事;晚上明明身体想睡却总是抗争着熬到深夜;打鸡血一样学这学那结果一个也未好好长期坚持;所以老妈经常说我在家休息时期也没有停歇;长此以往,形神相离。
还记得15年参加国学班七天训练营。国学老师引导大家吃饭前念一遍感恩词,请大家坐下后安静吃饭,不要讲话,不要想事,一心感受米饭和菜品的味道。开始第一、二餐,大家强忍着不说话,安静的气氛很尴尬,同桌的人有时相互会瞥一眼,有的私下微笑示意交流,有的感觉沉默得别扭,不适应。但是到后几天吃饭时,大家都已习惯也喜欢上这样安静的吃饭,没有吵闹,没有交谈,心无杂念,静静地吃,心思全部只在吃饭吃菜的过程中。
这不也象现在提出的极简主义,一次坚持只做一件事;也象蒋老师太太的念佛时,心里就只装着念佛之事;于简单中修心修行,这不都是载营魄抱一的真实写照?
人到中年后,经常感觉自己的身体逐渐在走下坡路,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应该不断调整心态,放慢脚步与自己对话,专注于走好自己的路 ,修练静心,减少欲望,减少焦虑和紧张。
对很多的事情,看轻看淡,保持平和,保持宁静;放下内心的执念,放下往事的纠结,放下无谓的争辩。
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好好休闲,让内心简单些,听听佛曲,修心修行。
缓一缓,停一停,慢下来,再慢下来,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春天来了,昨天和家人一起去郊外感受旖旎的春光。看油菜花黄灿的海洋,看粉红桃花仙子般洒落人间的模样,看河边柳枝垂下的绦绦新绿。听一朵花开的声音,听枝叶鸟语的呢喃,听春雨刚停,小草的感恩,听春风拂过,温柔走远,万物滋然的生长。
拂一拂衣袖上洒落的花瓣,静静地,享受那一刻的春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