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说同传

说说同传

作者: Evelyn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19:16 被阅读0次

            最近做完四万字的翻译,完成第一阶段,可以稍作休整,来补欠下的文字债。

            今天要来谈一谈同传这个职业。这个职业已经不是十年前我还没入行前那么神秘了。人人都知道“同传”以及外面所传的这个职业的“高薪”,但同传译员到底怎么工作的,只有干这一行的人才知道。而我今天写同传工作机制的目的,是要来跟大家聊聊前几日的“同传被AI取代之争”。

    1.

    >>>同传是什么<<<


          同传是翻译的一种。翻译分笔译和口译。口译分交替传译、同步传译、视译、耳语同传、手语同传几个比较普遍的类型。各有各的难度和挑战,自然也各有各的乐趣。

            同步传译,又叫同声传译、同传,顾名思义,是译员与讲话人同步。讲话人讲话的同时,译员同时输出译文。而这“同时输出”里的学问就很深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专业译员要在学校苦练两年才能出道的原因。这里我跟大家由简到难,一一道来。

    2.

    >>>同传怎么做<<<

          一般需要同传的会议,根据听众规模,会采用不同的同传设备,基本上就两种:便携式设备和同传箱。便携式的同传设备比较像老师上课用的小蜜蜂,技术原理很简单。同传箱则是非常专业的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搭建组装调试,外加会场专门控制音响系统的技术人员,需要多方配合才能保证同传工作的顺畅进行。

            所有设备都包括四部分:

            讲话人输入端:讲话人的话筒

            译员接收端:译员的耳机

            译员输出端:译员的话筒、译员译语输出传送器

            听众接收端:听众手里的接收器和耳机

            工作时,译员头戴耳机,听到讲话人讲话,理解清楚以后(一般从理解到输出的时间最多2-3秒),输出自己的译文,译文经发射器传送到听众的接收器,然后耳机里就会出现译员那动人的声音。如此将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不间断进行,两个译员每人20-30分钟一换,直到讲话人结束演讲。

    3.

    >>>同传难在哪里<<<

          我所列出的各种翻译类型不分高下,这点我要透彻声明。某些企业和组织给笔译员定价低于口译员,非要划出个高下之分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各行有各行的难度,不具有横向可比性。中国市场这种不公平现象尤其严重,留待以后再谈。

          同传难,难在哪里呢?

          首先,译员的语言水平要高,这是硬件要求,是基本功。同传译员一般需要至少精通两种语言。理想状态下是两种语言都达到母语水平。但现实中一开始就能达到这种水平的译员很少,需要多年磨练和不断的提升。大部分译员一开始都有一个自己的母语,即A语言,外加一门工作语言,即B语言。A语言和B语言水平越高,二者之间的差距越小,则同传时就越游刃有余。

          第二,同传译员要反应够快,理解速度够快,口头表达速度够快。这个技能不是人人都有。这也就是说有的人是适合搞同传的,有的人是适合搞笔译的。同传做的好的笔译不一定做得好,笔译做得好的同传不一定做得好。当然最好两个都能做好!

          第三,知识储备要够大。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点不为过。因为同传们遇到的讲话人来自各种行业,每个人都是几十年经验傍身的大牛。你怎么能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视角都跟得上他们?这就要求译员必须不断学习,有时需要强迫自己快速学习和积累。除了要记一脑子的术语词汇,还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就是经验丰富的老译员和新译员的差别所在。有些东西真的只有靠时间来赋予你。

          第四,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multitasker!一边听讲者说什么,一边脑子里琢磨怎么译,一边嘴巴说着,一边耳朵听着,遇到数字又要一边手里记着,同时眼睛看着讲者、讲台、身边的搭档以及周遭的一切。遇到各种狗血突发状况,还不能慌了阵脚,比如讲话人因为时间压力突然以飞快的速度念稿!真!心!累!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attention model”---注意力分配模式。你最擅长做的事情,达到自动化的部分占用你的注意力最少。最不擅长的部分,占用你的注意力最多。这可以拿学车做类比。一开始会不会觉得要注意车子前后左右那么多镜子,还要管油门、刹车、路况、行人,超级闹心,手忙脚乱?等你熟练了,会不会觉得一切都是自然反应?然后你就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和朋友聊天,甚至天杀的连电话都敢打了?!同理,同传时占用注意力的工作太多:听、理解、说、记录,还有会场的干扰。注意力怎么分配最好?我初期学同传时,发现听力是我一大问题。B语言阅读能力强,但听力不够强,同传时占用太多注意力,就影响听力理解和输出的质量。后来花一年时间使劲听有声书,把耳朵对B语言的辨识灵敏度提上来,一下子同传时轻松很多。因为多出来的那零点零几秒的注意力可以拿来琢磨意思和选词了。

          第五,强大的内心和抗压能力!!!人类是最缺乏理性的动物,对不起,我这里要上纲上线一下。不是所有会议都像电视上看到的,讲者一派祥和,没有争吵没有辩论。只有一个讲者单独发言,那自然好,如果语速适中,那就更美好了。可是如果遇到多方会谈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或者法庭上原告、被告、律师各有各的语气和风格的时候,再来点血腥暴力的案情和脏话狂飙的语言风格,你怎么办?翻!

          同传的工作模式是绝对高压的。AIIC(国际口译员协会)曾做过专门研究,测量工作中译员的唾液分泌、汗液分泌、心跳、血压、眼压。出来的结果把口译工作列入绝对的高压工种行列。这也是为什么同传需要至少两人做搭档,30分钟一换的原因,而一个人最多抗一个小时。卡斯特罗曾经在联合国一个人讲了十几个小时,据说他的翻译当时已经翻到泪流满面。

    4.

    >>>AI会否取代同传<<<

          AI会否取代同传这个争论因科大讯飞的一段产品发布视频引发。视频中的翻译神器用的就是短交传,是口译中最最简单的一种方式。的确译文出来的效果很不错。但是要说这个机器能够做同传,平心而论,还有距离。

            首先翻译器面对的会议情况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两位讲话人说话都非常照顾翻译器,速度慢,发音清楚,说话内容短。翻译器拿来用在简单的生活场景中,是非常好的。

            但是为什么我说取代同传很难?因为大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翻译器的程序编辑则需要考虑所有这些不同场景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包括:讲话人不可能停下来等翻译器、说话人的语速和口音、讲话人之间的交互速度、讲话人是否有言外之意、会议氛围如何把控。最重要的是,同传不是讲话人说出什么来马上就要出,很多情况,需要等那么一到两秒,把讲话人后面出来的意思理清楚后马上把前面的意思整理出来一起再出意思。这种把控人为因素很多。AI 如何能够习得这种技能,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不是机械性的讲话人说什么立即出什么。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集合在一起,对于程序员来说是数不清的场景组合,工作量真的非常大!

       

    结语

          与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改变一样,下一次一定在不远处。我不确定在我有生之年AI会否发展到能够取代人类的地步,因为很多业内人士并没有外行人那般乐观。但是,假设AI成功了,真正取代了人类,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在AI成功之前,我们人类将何去何从呢?

          愿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技术意识,明白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自我。因为只有不断适应和调整的人,才是最后巨大变革到来时,能平稳过度到下一个历史阶段的人。大家一起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同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mr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