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再读《致青年教师》

再读《致青年教师》

作者: qingqianshiguan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22:10 被阅读0次

教师不是演员

一位走向成熟的教师总会希望能在课堂上发现并保持自己的风格,同样也希望学生能接受自己。

学科教育,有课程标准,有教学目标,上课不是“唱堂会”。

教科书的编排有章可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想,学校和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也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步骤计划,怎么可能像演戏一样只考虑观众的口味?

教学上的“拿手好戏”常常是方法或“技术”,而不是“戏”。优秀的教师,了解青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教学班级学生思维的特点,知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他善于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找到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这种观察经验,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

比如那些隐含在教学细节中的备课思路,体现了教师思维、对话风格,如果照搬照套,很难成功。

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在教学实践中创造

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借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也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追求。如是,教师的教学完全可能被其他形式取代,特别是在远程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

在文本教学中,只能用单一手法的教师,他的工作乐趣是短暂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求,才会有勘探者、拓荒者的乐趣。

如果满足于用一种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个学科中大部分教师都遵循既定的模式照本宣科,非但教师缺乏教学风格,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可能出现同质化倾向,学生的个性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经典作品中的细节处理很有讲究,有了细节的真实,才能有小说的高度生活化。

有创新意识,教学中就不断会有新的发展。由于基础教育的教学特点,也由于语文还处在一定的束缚之中,我们在教学中的创造和发现也许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创造意识,非但学生从我们这里学不到什么,我们的工作也将是简单重复,非常无趣。

学生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

不会学习,是当今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作为教师,你要善于向学生问有意思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他就有可能释放出潜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乐趣去主动学习。

学历史,读文学,又是非得有这样的“填空能力”不可。

过去的教育强调“不懂就问”,然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多思”。思考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积累领域,可以利用互相切磋的方法,最后才是向教师请教。即使是学生向老师提问,教师也不一定非得“告诉”。最好的方法是“启思”,让学生自己“悟”出来;退而求其次,被老师“点”出来。这些,都比老师“告诉”有用。早些年我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辅导,不得不用“告诉”的方法,但我也要求他们把思路复述一遍。

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合格的教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调动他们热爱学习的最重要手段。如同有“向心力”一样,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向师性”,优秀的教师,会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事理的欲望,让学生喜欢他的课堂。

在那样的状态下,他把听课当作是一种幸福,他能有所“获得”,他的学习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然而,学生只喜欢你这人的课,可能未必是好事;只有当你的教学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时,他的学习才有价值。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一定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即使换了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即使所换的教师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去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但是我总认为,如果他们对一门学科可以持续地学习,特别是对母语学习有强烈的兴趣,我的工作可能会更有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学生在结束中学时代,进入高校或走上社会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非因为他们的天分,而是教师在教学中种下了一粒思维的种子,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收益终生的习惯。

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

在学校工作的最大好处,是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学习”。你是教师,你的任务是“教”,因而,你就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让一个人学”。

一个有学习意识的教师,到处都能看到值得学习的东西。

其实,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看你持一种什么态度,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智慧。

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

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教师首先要郑重其事,学生才有可能养成敬重学习的好习惯。

更糟糕的,是学生也有可能在治学方面少了一种庄重。

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潜移默化

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室的整洁,本子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室物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分信任感。

教师仪态也是“范”

学校的一切都在影响学生的思维。

如果没有一点距离,学生对教育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敬重,他的言论和行为也就容易失去分寸。

相关文章

  • 再读《致青年教师》

    教师不是演员 一位走向成熟的教师总会希望能在课堂上发现并保持自己的风格,同样也希望学生能接受自己。 学科教育,有课...

  • 读后感

    面朝花海 佛系自来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近来...

  • 《致青年教师》读书第一天

    DAY1: 《致青年教师》初看体会,从网上搜集到了致青年教师的电子书,便正式开启了我的读书第一天,因为美术不太好,...

  • 《致青年教师》心得(1)

    ————信任让我们负重前行 3月24日,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青年教师的关爱...

  • 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多让学生说说话——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今天我读了【致青年教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至《多让学生说说话》,作为青年教师,对我们来说要学习...

  • 《致青年教师的信》青年教师成长必读

    《致青年教师的信》,作者简介:于洁,中学语文老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这本书是于洁老师写给青年教师...

  • 《致青年教师》

    时间:2019年4月20日。 天气:阴。 内容: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在今天的社会,有很多的留守儿童,需要去关...

  • 致青年教师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

  • 致青年教师

    ——“勇气读书会”打卡第二十天 今天是我阅读《致青年教师》的第一天,我没有着急阅读书的内容,而是先百度了一下...

  • 致青年教师

    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书店偶遇《不跪着教书》,被书名吸引,翻阅后被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致青年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oo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