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束了为期3天上海考查“纳米细化技术”之行回到成都,走出飞机舱门热浪袭来,30多度的气温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遇到航班高峰,花了半个小时排队打车,终于回到家里,然后折腾到凌晨1点过才睡。
在睡梦中把3天来吸收的资讯和信息进行了潜意识重组,然后早上越床获得了标题的感悟:“创造价值才是王道,商业模式只是价值变现的路径之一”。很怕在接受新的外界刺激后遗忘当下的感悟,于是马上起床、冲澡、狂敲键盘、记录,也权当给读者们的感悟分享。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上海之行的背景。
之前我在一个项目路演会场听到一个姓杨老总介绍他的纳米细化技术(这是一项专有技术,不是一个简单项目)。虽然由于时间有限,杨总的整个说明不到半个小时,但是我已经被对方专业的PPT所征服,不管是设计、还是结构与内容,更被这个“纳米细化技术”所吸引。
“纳米细化技术”就是一种能够把任何材料细化到1.7纳米以下直径颗粒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当原材料变成直径1.7纳米以下颗粒后,就能够作为填充物填平其他材料上(如:玻璃、电路板)肉眼看不到的毛细孔增加产品的品质,或者穿透一些平时无法穿透的物体(如:人的皮肤)。
也许个人IT行业背景,杨总一讲材料特性就猜到了其原理和未来的可能。唯一疑惑的有两点:
这个技术是否真实?
项目招商的参与模式?
后来得知项目厂商在5月底或6月初的上海总部有2天的项目说明会,一切疑惑将在这2天解答。于是后来我主动和杨总保持联系,希望能够去上海学习。
上海之前在成都又听了一场由项目厂商总部来人的宣讲并现场见证了实验。成都的第二次听到资讯更多一点,同时增加了上海之行的期望。
然后再简单说一下上海两天项目说明会的大概内容。
6月4日上午先讲了细化后的纳米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主要是通过现场实验和实验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所谓眼见为实,项目厂商用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为全场280多位来至全国各地的投资人证明纳米细化技术是真实的,并且已经走出实验室帮助各产品的品质进行升级。
下午主要讲了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布局及运营模式,即:商业模式,投资人如何参与、如何赚钱。
6月5日上午讲了市场执行,对于商业模式的落地进行介绍,也详细告知投资人几项收益和未来需要做的工作。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前400名加入的投资能够占技术公司的5%股份,也就意味着能够参与全球纳米项目收益的利润分配。
下午主要针对已经交了5万意向金或50万投资款合作伙伴进行辅助厂商推动市场的培训。我因为没有交意向金,所以没有参加的资格,于是就跑到静安寺去烧香拜佛了。
经过一天半的项目说明会后,我个人认为项目是非常好的项目(可惜就是没钱)。从直觉上这个项目仍然有一些不安感,但当时也说不上来。回家睡觉时,将前期获得的资讯用潜意识重新组合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是一项全球领先的技术(纳米细化技术),这也有一套很先进的商业模式(通过众筹建立闭环的生产链、销售链,按劳分配,共创价值),这还有优秀的企业愿景和文化。
我已经深入调查后,为什么会在这么好项目下产生不安。这下终于明白不安感来源于技术公司和投资人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当然技术公司应该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给前400位投资人分配5%技术公司股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很多投资人只看到这5%技术公司股份是利益,没有看到分担网络,技术公司与前400位投资人之间的公平。
如何来理解这个公平的问题?
技术公司持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只要新技术创造价值的能力存在,找到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只是时间问题。简单说有,因为技术公司只要技术是真的,就没有风险。
参与商业模式运营的投资人(假设没有5%技术公司的配股)成功的标准就是这个商业模式把创造的价值变现。如果商业模式在执行的过程失败了,这个商业模式的投资人们也就投资失败了。
中国大陆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是商业模式先进了就一定能够活下去。这里有政治的因素,让我们想想Google;也有民众的因素,让我们想想初期的安利。谁知道呢?当然也不用担心,明天发生的事情,后天一定知道。
从现在掌握的项目进度,应该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入时机。想起以前经常自嘲的话,不是没眼光,确实拿不出50万的投资款。
同时,从现有商业模式来看。这个项目其实需要的不只50万,50万只是投资款,只是一个参与权。投资人在后期推动市场的时候,产生的大部分费用也是应该由自己来出,只是推动成功以后将拥有高额的回报,没有成功之前什么都没有。(反过来技术公司其实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技术公司掌握核心技术,投资人去做,成功了分钱)
这个项目还需要耐心等待,实体商业从投入到产生不是短时间能够看到的。现在还只是构建渠道的阶段,有可能很快、也有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之前有人提出项目很好可能贷款来投,但实际有可能还没有等到回报的时间已经被贷款成本给压死了。
虽然这次可能会错过人生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能够先充分了解这个资讯及未来发展,就有机缘切入到这个产业链来做点事情,越是庞大的项目越是需要很多人去做。
第二,自己面对这样的机遇能够不头脑发热,如果不能筹到50万来投资就选择放弃也是一种修行。
第三,前后花了一些时间和一些费用去考查这个项目,甚至搁置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却不后悔。我相信参与其中期间迸发出来的思考和收获将影响自己未来很长时间,乃至一生。
又做完接近2000字的铺垫,不知道是否有朋友看到这里。如果看到这里请在最后给些评论,让我知道哪些朋友收到这个观点。收到不一定需要认可。
经过对于这个“纳米细化技术”考查,让我深刻理解:“创造价值才是王道,商业模式只是价值变现的路径之一”。
如何理解这个论点:
1、不论做什么产品或者服务,只能真正为社会和用户创造价值才能真正利于不败之地。
现在流行着各种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如果不是真正能够实现为商业流程中各环节参与者都创造价值,而是通过诱发人们的贪婪、猎奇乃至情怀,都会因为贪婪得不到满足、神秘感消失、情怀粘上商业而失败。
2、“创造价值”和“创造利益”是有本质区别的。
创造价值是无中生有,给予社会和用户更多,比如:土地种出粮食(将种子、阳光、土壤、时间进行组合)、培训提升学员能力(学员再用能力创造价值)。
创造利益只是赚钱,这个赚钱可能来源于权利和垄断资源、也可能来源于社会游戏(如:股票)、还可能来源于谎言和欺骗,但是不管如何这只是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割,而没有创造。
3、商业模式只是一条路径,而且不是唯一路径
将价值变现的模式,就是商业模式。如果不是价值变现,也许只能称为骗局。我们应该都听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到达罗马就是创造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且愿意用金钱交换,那么商业模式就是达到罗马其中一条道路。
如果能够选择,可以尽量选择所有参与者都有益的模式(创造者、传播者、消费者、使用者、自然环境、社会道德等)。
4、创造价值是永恒的,而商业模式是变化的
创造价值是永恒的话题,现在很多商业模式培训也在谈值钱很重要,但推崇的值钱并不是实像只是虚妄(不是创造真正的价值,而是诱导社会民众的认知而已)。商业模式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是最容易拷贝的,比如:自媒体、微分销、微课等,一个好的模式出来马上就有人跟进,但最终能够活下去的是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
5、应该先提升价值,再思考商业模式
在这个双创的时代,人们都蠢蠢欲动,想做点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些大学还未毕业就怀揣创业梦想,想成就下一个BAT。实际很多创业只是开个小店、做个APP,拿着父母的积蓄去加入已有市场的抢夺。比如,街边开的一个美甲店、一个饮料店。
如果真的想创业,最好仔细思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如果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至少思考能够给目标客户群体带来什么新的价值,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在互联网时代,跟随就是一个大坑,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成功的关键可能有一个很有资源的老爹,或者别人在成功之前已经花掉过百万、千万。
至此,我不知道是否把“创造价值才是王道,商业模式只是价值变现的路径之一”的观点表达清楚。希望读者能够正确理解这个观点,并不是说商业模式不重要,只是在思考商业模式之前能够把价值做足。
此行还有很多其他收获感悟,未来有灵感时一一分享。如果想有兴趣了解,可以关注这个公众号。
(PS: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可以直接推荐好友或分享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