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陪伴
“陪伴”——在口语里用得很少。
似乎是羞于表露自己是一个“需要陪伴”的人儿——因为那样的潜台词就是“我”是脆弱者,需要人家陪着…
“陪伴”的表述,在心理学层面用得比较广泛。毕竟它有“在身边”,与抚慰的感悟!
而我们的生命里,其实可以理解为“陪伴”的状态很多。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父亲或母亲有一个会坐在他边上——其实父母亲并不能时时指点功课,当然也不是在监督孩子(毕竟“监督”,是不信任的潜台词)…
父母亲愿意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如果用“陪伴”来形容家长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瞬间被“暖到”的觉知…
相信那个想趁着父母离开,而玩手指游戏的小朋友,如果能意识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定不会那么嫌弃他们的“陪伴”!
“陪伴”不需要多少言语,甚至多数时候——“陪伴”是无声的。毕竟“心与心”的链接,有其他的交流方式。比如一个眼神,或者是父亲在儿子肩膀上的轻拍。
可能都比“讲话”来得更加妥当!
与父亲独处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忙各自的——比如我在运动、听音乐、看书;他沉浸在股市行情里,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品着茶。
而“发声音”的那一个,往往觉得“说话好多余”甚至有点儿突兀般打破了“陪伴”的温馨觉知…
也许我们只是偶尔聆听着各自发出的声响,心里却宁静、平和…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