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妨碍人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 ——爱比克泰德
大致可以统计出排在前几位的压力源:
金钱,工作,经济形势,家庭责任,人际关系,家人健康及个人健康。
焦虑有三大来源: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一,焦虑来自于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金钱对不同人而言意义不同,有的人来说,意味着选择的自由;有的人来说,等同于成功和自我价值感;更多人而言,金钱代表着安全感,“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金钱的缺乏会让三种人陷入焦虑:
第一类人的焦虑来自因金钱导致的受困感,没钱没得选,在家吃面条而不能吃海鲜自助餐。
第二类人因为缺钱会有一种挫败无能感,自己亲戚年入百万,自己月薪三千,比较之下,于是体会到一种无所不在的羞耻感和无价值感。越是把成功和金钱划等号,这种感觉就尤为强烈。
第三类人也就是那些追逐于安全感的人,大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性的想法,不断的折磨自己,活在恐惧中:扎爆车胎,上班迟到,惹火老板,被炒鱿鱼,失业回家,老无所依...
而神经系统区分不出事实与想象,所有的思虑妄念都会让身体对“大祸已成,不日将至”深信不疑。
二,焦虑来自对未知的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也正是源自于人们对生命脆弱本性的觉知,充满了威胁和意外。朋友圈能得几个赞都是不得而知的。
假如你第一天出门被车溅了一身水,第二天出门踩到了粑粑,那第三天,也许就会考虑是不是订个外卖是个更好的主意了。
三,焦虑来自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社交恐惧症想必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就像给自己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诱发焦虑的十大情景
1,无能为力感
(噪音按钮测试)
相比之下,怀着“我对所处环境是有控制力”这一信念就足以让人们更乐于忍耐,幸福感更强。而无能为力的感觉引发了人的脆弱无力和焦虑感。
2,变化感
太多的变化会击垮一个人。这一点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太多体现,不管是自己行业的技术更新还是整个大环境的更新,都会让人感到无所不在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
3,不安全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言,安全感是基本需求,“生命发展八阶段”也指出,通过学会信任从而取得安全感是个体在生命头两年中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
还可以发现,跟一个已经确定的坏消息相比,前途未卜,举棋未定的状态更为让人难熬。
安全感并不具有物理意义的存在,它只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你的神经系统并不响应于你的真实处境,而是响应于你感知到的处境。
4,角色冲突感
只要处于冲突情景中,个体必然感到焦虑。就像商业利益和个人道德的冲突,还有那句忠孝两难全应该也算是了。
5,脆弱感
想想兔子就知道了,即便阳光明媚,视野所及没有天地,它也无法放松警惕,哪怕在进食的时候也要警惕留意潜伏的危险。
6,追求完美感
过去追求完美,也会因为一点的小瑕疵比别人承受更多的压力,大部分时候,这种压力完全是来自于自己。
7,杯弓蛇影感
看了恐怖电影不敢上厕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所有关切之处,假想的怪兽随处潜伏。
8,未完成感
没写完的文章,打扫了一半的房间,未完成事件具有打破我们平衡,扰乱我们宁静的天然力量。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可以解释这一点
9,濒临崩溃感
濒临崩溃是一种感知而非事实,有人因为一个宝宝的出生而濒临崩溃,有人养育了一堆孩子还能自得其乐。
要改变的太多最易引发这种焦虑,克服的方法就像那句名言:怎么才能吃掉一头大象?一口一口吃!
10,鸟入樊笼感
因为一些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着一个处境,而又不喜欢这个处境,就像是一开始只是为了谋生从事某一工作,却一直持续了下去。
已经发生的时间成本是无法挽回的,牢笼是自己编织的。
所有的心灰意冷不如现在重新开始,当然,涉及新的领域也会面对新的焦虑,但一个是“被困其中的受害者”,一个是“再努力一次,就能拥抱自己的梦想”。
——《如何才能不焦虑》 第三章 小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