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业或事业

作者: 瑞叶飞飞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6:32 被阅读72次

    ——《真实的幸福》读后

    节假日的时候,总是在休闲广场能够见到一位男阿姨,他用各种提线木偶给小朋友免费表演木偶剧。他讲故事生动有趣。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表演时的那份投入。

    这是他的工作?可是他分明的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这是他的职业?可是,除了表演时的投入,他也没有任何渠道获取工作上的升迁,来彰显他的成功。这是他的事业?他对表演充满了高度的热情,围观的小朋友、大朋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看他的投入和忘我,显然表演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跟工资、跟待遇、跟升迁没有任何关系。

    依据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给出的工作的三个阶梯:工作(job)、职业(career),事业(calling)。那醉心的表演,显然他是当做了事业。

    01.工作

    日常生活中,大家见面经常问:“现在干什么工作?”问候中用到了“现在”,说明这个工作的持续性不长。为什么不长,也许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也许仅仅是为了拿到一份工作报酬以解燃眉之急。

    中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找到什么可做的事情就做,总是在不同的岗位转换,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报酬不足以养家就换一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工作中没有获得感,也没有幸福感,只是觉得辛劳,觉得生活的不易。

    一些大学毕业生进入相对固定的岗位,可是他们在工作中也没有获得感,觉得就业不易,有一份工作就好。每天按部就班,上司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完成任务就好,只要不受批评,并不考虑任务完成的质量,觉得所做工作对得起那份工资,还经常腹黑一下单位,腹黑一下上司。

    以这样的状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改善,工作永远仅仅是工作。因为工作仅仅是一种手段,只是混日子的一种途径,带不来任何的获得感,任何的幸福感,也不太容易有工资的晋升或者是职位的升迁。

    02.职业

    A在高校做教师,听起来是让人羡慕的工作。A平时对工作单位也有较大的认同,但是面对学生,TA也并没有更多的幸福感,因为学生的表现总是不能让TA满意,所以备课时也了了,拿了出版社给的课件就进入了教室。对于课件的呈现形式是否合乎学生实际,TA并没有深入地思考。

    TA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或者论文的撰写,因为论文和科研是晋升职称的途径。职称晋升了,薪水当然会增加,说出去也是一种荣耀。当职称达到一定高度,再也上不去的时候,科研和论文撰写开始变成浮云,TA上课也开始得过且过,因为TA在教学中找不到更多的满意与意义。

    03.事业

    单位从2006年起聘请一位正县级的退休干部苗洪森做特聘教授,指导一个学生社团,并给学生讲授演讲课。说实话,单位给他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学生需要,他都不讲任何条件地给学生指导。

    后来,单位成立了“洪森诵读”志愿服务站,不设门槛、不收费用,面向社会,每周六晚上举行一期诵读沙龙,培养出一批诵读高手。一位古稀老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信仰,对学校、对社会无私的奉献。他对诵读的喜爱,对社会的奉献使他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济源"十大道德模范"之一。

    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发现: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而任何事业也都可以变成工作,把工作当事业,人生的幸福感强。一位教师,可以把教书看成是工作,因为工资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把教学当做职业,可以从助教变成副教授,甚至教授,既有金钱的获得,也有职称的提升;也可以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醉心于课堂教学,因材施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因自己而受益,无关乎工资待遇,无关乎职称晋升,一如河南大学的常萍老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苗洪森教授,收获人生的无限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职业或事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s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