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常一样今天的课分成两个模块:复习上次课,学习马勒理论。
复习
1.学习有三种:
一是粘着,就是死记硬背,拼命灌输刷题。
二是投射,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很强的目标性。
三是内射,就是学习做人。
头两种是当下非常普遍的模式,第三种才会影响深远,这是我们父母应该引起相当的思考。
有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任何事包括性格抗挫折能力等都不重要,一味让孩子用投射性方式学习,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很有可能哪天会崩溃了。
2.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学生同老师的关系仅仅是同过老师对他的认可来满足自己的自恋。老师批评他就非常不服气,认为老师是坏的,是有敌意的。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人是以体会自己需要来体会别人。对老师只有看得起和看不起两种态度。对自己有夸大幻想。
3.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如果父母不敢刺激孩子躲掉了,那父母的正常功能丧失了,孩子遇到困难就没有人可以帮了。
父母不论孩子怎样,要同孩子互动,要有董存瑞炸碉堡般的牺牲精神,自己勇于冲上去,去涵容孩子的情绪,无论是崩溃,混乱等,到父母这儿都可以被接住。让孩子发现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可以过下去。父母应该努力调整环境,调到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
如果父母是混乱的崩溃的,没法给孩子稳定的结构,孩子的精神会分裂,就像分裂成一地鸡毛,那孩子的表达是没有逻辑的。
4.贝塔成分多的人表达会非常混乱,别人不知道他要表达些什么,这时父母要尽量帮助他把真正要说的说清楚。孩子小的时候说话不清楚,妈妈就耐心的帮孩子说清楚,孩子外在的结果是妈妈赋予意义的。
阿而法成分多的人说的话很清楚,能被别人理解。
5.如果父母很坏,那孩子会更坏,这样外在才能相对显得好一些。
有时孩子认为父母坏,不代表真的坏,有可能是误会。
父母必须不断调整自己,如果不随着孩子进步变化,那父母一定会妨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腰不断适应孩子的变化。
上课内容
1.个体化同同一性的区别
个体化:在最初孩子同妈妈的共生时期是不知两人的区别,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慢慢到了分离,知道我和你不一样,分开后就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不是简单说“不”,而是说:“我要……”,这就是个体化。
同一性:当一个人在完成个体化的过程中,有时会退缩,有时会激进,会有各种状态,但他知道这些特点都是我:我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并不是单一的状态。当青春期结束,孩子就有了整合,就形成了同一性。
2.退缩与退行
退缩:象孩子最初的第一个月,孩子处于绝对孤独的状态,如一个蛋,和外在没有任何关系。
退行:是更广义的状态,到8个月以后,孩子慢慢分化,开始同外面有了联系,但有时会退到前面的状态。共生就是成年人向小时候退行的状态。
3.弗洛伊德认为只有能建立移情关系的人才能接受精神分析治疗。
但科胡特认为自恋人格也是可以分析的,但难度会非常大,咨询师要充当来访者的客体,自体,过程非常艰难。
4.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大部分时候很正常,但偶尔某个点上会非常不可理喻,会特别执拗。
5.马勒的四个阶段:共生,分离,和解和客体恒定
共生是成长的开始,孩子先要有能力共生,而后才能分离。
如果没有共生,孩子就无法从外在得到营养。如果共生建立得好,孩子吸收学习好后会带着满足分离。完成学习后你就不需要了。
共生和分离就象呼和吸,不断共生再分离,孩子就成长了。
和解就是孩子分离后又会回到父母身边,以获得情感补给。
当每次孩子同父母分离后又回来,发现父母还在,他会很安心,就不用不停回来了,这时就进入客体恒定状态。
有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父母太宠爱孩子,心中不想这么早同孩子分离,但孩子分离后又回来时,父母随时准备替代他做很多他本可以做的事,孩子的冒险探索就会被阻断,会有退行,不愿成长。
二是另一个极端,如在孩子分离时父母生二胎或者工作等,认为既然孩子独立了就不提供任何帮助,孩子退回来时得不到任何支持。孩子只有前进,没有退路,孩子只好变得特别强,特别要强的孩子会特别焦虑。
最好的情况是折中,有时我可以靠自己,但有时也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支持。
许多咨询的过程就是来访者使用了咨询师的过程,咨询师同来访者处于共生中,在共生中,来访者不断吸收内化有营养的部分,那么来访者就得到成长。
父母如果不理解涵容时,会非常不喜欢孩子的消极状态,希望他马上好起来。而真正的涵容是父母同孩子的情绪在一起,陪他一起感受无助崩溃。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并不是没心没肺的人,强大意味着可以难过,蛋难过只好照样吃饭,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