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不是高富帅,不是官二代,不是职场精英,是白鹿原上全知全能通晓世事的教书先生。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关中大儒,拒名利,厌酒色,喜读书,善助人,是白鹿原上的活神仙,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白鹿原》讲述的是白鹿上两大家族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他们从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起死回生。
朱先生在《白鹿原》这部小说里面算不上主角,但是每次出场都会让人心生敬畏,啧啧称赞。
故事发生了几个大事件,从这几个大事件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以及坚强,看到了白嘉轩正直的品性,看到了鹿子霖贪财好色,为达目的不折手断;看到了朱先生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忧国忧民、淡泊名利。
朱先生拒绝科举。
时任陕西巡抚慧眼识才,将他举荐给朝廷,委以重任,但被他拒绝了。他不喜名利,拒绝酒色,不喜阿谀奉承,所以他宁愿当一名教书先生,至少可以让后生学圣贤,懂道理。
朱先生住进了白鹿书院。他亲自推倒了书院门口的四位神像,随口说:“不读圣贤书,只知点蜡烧香,怕是越磕头越昏了。”
朱先生忧国忧民。
按照常理来说,那个时代的教书先生可能都不太关注外面的政治形势,人民的生活现状,有些甚至还比较淡漠。
可是朱先生不同,他为了让民众免遭生灵涂炭,只身一人去为张总督当说客,仅凭一张嘴,一句话,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方巡抚的二十万清兵。
当郝县长请朱先生担任滋水县赈济灾民副总监时,朱先生慨然击掌,欣然前去。他没有去享用仓里备好的美酒佳肴,而是选择与饥民一起吃舍饭。
当白鹿书院被迫关闭之后,他没有颐养天年,无所事事。他经过县长同意,组织了一个九人县志编纂小组,自任总编。这为了让后人了解自己的土地,祖先的历史,提供了一种渠道,这是一种传承。
当别人都在争执共产党、国民党孰是孰非的时候,他想的是百姓,无论谁当家,都得先百姓着想,不能让百姓受难。
当鹿兆海战死后,朱先生执意为他的学子守灵。当安排好鹿兆海的葬礼后,朱先生决定投笔从戎,与其余的几位老先生发表了抗击倭寇的宣言,并与几位先生一起投身战争,只是被官兵截了回来......
朱先生高瞻远瞩。
当白鹿原上所有的人都在种罂粟,发土烟财之时,朱先生却来到白家,二话不说,要白嘉轩把门楼上自己题写的“耕读传家”牌匾用黑布蒙上,然后套好两套梨具,带着白嘉轩毁了自家的罂粟地。顷刻震动四方,不出十日,原上盛开的罂粟全部犁毁,一时传为佳话。
当认清了政党的性质后,他准确预测了将来必定是遍地的红旗,必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社会,其鲜明地指出了社会的最终前进方向,先见之明不得不令人叹服。
当年老的白嘉轩正在深深地庆幸自家地块多于鹿家时,朱先生不咸不淡地建议他家里反正没多少人,吃不了多少粮食,可以少种粮食、辞去长工。
直到解放后,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划定成分时,白嘉轩才猛然醒悟了朱先生的话,不禁感佩万端:“圣人圣人,真正的圣人!”
因为他恰好在解放前三年没有雇用长工,按土改政策匡算下来,才幸免被划成地主。
朱先生最有情意。
当朱先生要弃笔投戎,上战场,杀倭寇之时,对妻子心怀歉意。他为了国家,不能守候在妻子身边,不能对她有加照顾。可是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愿意下辈子还做夫妻。
当他让妻子帮他“再剃一回头”。儿子想帮父亲剃头发,朱先生拒绝了。他说:“我还是信服你妈的手艺。你妈给我剃了一辈子头,我头上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有条沟哪儿有道坎,你妈都心里有底儿,闭着眼也能剃干净。”
那是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已尽,对妻子充满了留恋,妻子在他心目中不仅仅是伴侣,在朱先生的心目中堪比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在她的怀里唤了一声“妈。”
这是朱先生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下午。剃完头发后,他坐在旧藤椅上,安静离世。
朱先生就是白鹿原上的白鹿,是白鹿原上的书魂,是白鹿原最好的教书先生。
朱先生是白鹿原这部小说里面最完美的人物,很多人说,这个人物完美得不真实。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大家都在为生活所累,为工作疲乏,为处理各种关系焦头烂额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心里装的是圣贤,装的是大爱,装的是天下百姓。
PS:如果你喜欢写作,也想提高写作能力,请加入我们,一起精进。
陈忠实《白鹿原》丨朱先生,我喜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