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学
转眼到了开学报名时间。
这天晚上,孩子们都睡下了,红梅从木箱里拿出一块花布,坐在煤油灯下忙碌着……
第二天吃过早饭,红梅从里屋拿出两个漂亮的新书包,分别递给娟子和英子。两姐妹看到书包,可高兴坏了!王三从屋里走出来,叫上娟子和英子,朝着村小学走去。
村里的小学离家不远,就在王三家对面的山顶上,学校上课期间,可以听到那里上课下课的钟声。他们从家里出发顺着一条小道走,转几个弯就到了。
学校里,很多孩子在操场上玩耍。说是操场,其实就是一块较大的泥土地面。操场的两边分别是两栋两层楼的旧木房,左边那栋木房只有一楼两间教室,楼上是空的。木房靠近外边的一头,被几根粗大的木头死死抵住,防止外面滑坡房屋倒塌。
王三带着两个女娃,一路找到右边教学楼二楼最后一间,看到了李校长。
李校长是本村人,三十六七岁左右,个子不高,眼睛圆鼓鼓的,嘴巴常歪在一边,但说起话来声音很洪亮,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威严,村里的孩子尤其怕他。平时在家无论怎么撒泼捣蛋的孩子,只要送到学校去上学了,看到李校长鼓着眼睛,歪着嘴大声吼一声,就被镇住了。谁家孩子在家不听话或者哭闹了,大人们就会说:“再哭就送你到学校歪嘴巴那里去!”孩子们一听到这话,顿时就不敢哭了。
后来,每年九月开学那几天,村里谁家要送男孩去上一年级时,都会上演一场父子或者母子“大战”:小孩一边哭着喊“我不去上学”,一边死死抱住房檐下的柱头不撒手;父母呢,在好哄歹哄无效下,抄起棍子满院子追着打,最后,孩子总会在大人的拖拉抓拽下来到学校……
李校长看到王三和两个女娃在门外,客气地请他们进屋。王三回头吩咐娟子和英子在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
李校长指了指对面的板凳,说了句“坐嘛。”王三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烟来,双手递给李校长,方才坐下。李校长接过烟,放在耳朵后面夹着,问:“我看你两个女娃在外面,你今天来是送娃儿上学吗?”
“是……可……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忙……”王三吞吞吐吐道。
“是学费的事吧?”李校长看着王三,接着说:“不要紧,什么时候有了再交……”
“那就太感谢了!”王三激动得站起来,把手伸进胸前,摸出一卷皱皱的带着体温的毛票,递给李校长,说:“家里目前只有这么多,剩下的我会想办法尽快交来。”
李校长接过毛票,数了数,“刚好十块,已经够一个女娃的学费了呀?”李校长疑惑地问。
“还差一个的……”王三说。
“外面两个女娃都上?”李校长很惊讶。
“是……那个,还得欠一个女娃的……要麻烦您帮个忙……”王三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
李校长点点头,转过身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一边写一边问两个女娃的姓名,不一会便完成了报名手续。然后告诉王三,明天还要报名,让两个女娃后天来上课。王三再三谢过李校长,一路轻松地带着两个女娃往家走,娟子和英子走在爸爸后面,蹦蹦跳跳地,两姐妹不时还回头相互一笑……
对面满来家院子前大青杠树下,正坐着一群乘凉闲谈的男女。
“人家王三家呢,两个大女娃都送去上学了?”
“是啊,我早就看见两个女娃在上学了。”
“王三才舍得,还送女娃上学!”
“真不晓得他是咋个想的哦,饭都吃不上了,还上学!”
“听说顿顿是洋芋……”
“真是蠢得可以……”
“那可不是蠢!人家王三是上过学的人,要不是他家父亲当年成份不好,没上完学,要不绝对是个人才。你看春节他家门上贴的对联,写那一笔字,村里几个人赶得上?”
“切,人才?有啥用,会写字又不当饭吃,还不是照样穷得叮当响!”
“说来也是,看他家那个样子,送娃上学也送不出个名堂来。”
……
白天,王三和红梅早早地下地干活了,娟子负责照顾三个妹妹和煮早饭,英子负责去放牛。两姐妹总是听到学校上课的预备钟响起, 才急匆匆赶往学校,刚好不会迟到。下午放学回来,两姐妹又照样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晚上,两个女娃把煤油灯放在唯一的桌子中间,坐下来认真写作业。三个妹妹觉得稀奇,有时还会过来捣乱,但总会被红梅哄开。王三也会走过来,看看两个女娃写作业,偶尔指导孩子纠正一下……
堂屋里,王三穿裹着旧棉袄,嘴里夹着一支烟,站在那里半天没动。面前的墙上,是两张刚刚用洋芋泥粘上去的两张崭新锃亮的奖状,奖状落款处盖着一个大红公章:高岭村小学,不由伸手去摸了摸。
饭桌上,一家正人围在一起静静地吃饭。不知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还是怎么的,几个孩子吃饭时向来不争不吵。今晚的王三却吃得格外大口,汤喝得呼啦作响,把女娃们看得一愣一愣的,红梅知道,他是因两个女娃给他争气了,高兴的!
“爸爸,你吃饭的声音像猪吃饭那么大!”五岁的桃子什么也不懂,突然冒出一句。
“噗——”红梅嘴里的东西喷了一地。
“咳——!咳——!咳——!你个姑娘包包,净乱说……”王三一口汤呛在鼻孔里,连咳好几声才停下来,有点哭笑不得。
“哈哈哈!”红梅指着王三笑个不停。
“哈哈哈!哈哈哈……”全家人的笑声在小屋里回荡……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