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差归来,恰逢下班高峰,地铁上人挤人,热闹程度赶上了五一假期的景区。
唯一不同的是,人的神情和状态。
景区的人是去旅游的,是开心亢奋的;
下班挤着地铁的人,拖着一身疲惫,是落寞忧郁的。
看着地铁上的众生相,也看到了玻璃门中倒映中的自己,也是一脸的不如意。
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对于人生状态,满意的人不多。
职场上的不顺,生活中的压力,让人感觉到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力感。
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个体经过多次的消极体验后,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于是放弃了努力,接受命运的摆布。
因为结构性的规则限制,个人的一些努力,可能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时候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也并不能有好的结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这八九,就足以摧毁了很多年轻人的志向和信心,放弃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动权。
出了地铁,看到马路上有人在吃苹果,边走边吃,最后还把吃剩下的果核扔到了一旁的小河边。
这个情景,让我想到一个词:瓜果式生存。
那个苹果,虽然被人吃了,同时,也是被人的走动,而带动了自己的移动,被扔出去的果核,也是一种传播种子的行为,可以帮助苹果实现新的一轮成长。
其他的瓜果也是一样,比如西瓜、桃子、橘子、大枣等,在果实中都是有内核的。
人们为了享用它们的果实,也无形中传播了他们的内核,丰富了他们的新的生长可能性。
瓜果如此,何况是聪明的人类呢?
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瓜果式”的生存策略。
比如,身在职场,我们的果实就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老板们眼中的价值所在。
我们失去了“果实”的同时,也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次工作锻炼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不要总觉得自己的“果实”被人吃了,而自己没有被善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有一种“卸磨杀驴”的被利用了,被遗弃了羞耻感。
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有它自己的逻辑和精妙的设计。
我们要学习瓜果,果实的最终归宿,就是要被人吃的呀。站在人的立场上,可能会觉得吃到了美味的果实,是赚到了。
其实,站在瓜果的角度上看,果实只不过是一种“诱饵”,根本目的是为了借助人的力量,来传播自己的种子而已。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过分关心果实等价交换得到了回报,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打造自己的内核上。
让内核更加的强大,提高自己的可迁移的能力素质,即使以后转行或者跳槽,都可以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在不适应的环境中,就默默加强自己的壳,保护好里面的种子,等待适宜自己的环境。
就像瓜果的种子一样,被人吃了,扔了,在遇到土壤之前,有坚硬的壳体保护,不管是在垃圾堆还是马路边,颠沛流离之后,总会遇到水草丰盛的黑土地,生根发芽。
瓜果可以,我们也可以的。
最后,总结一下“瓜果式”生存策略:
1、不要吝啬自己的果实
2、打造自己的内核
3、等待更好的环境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