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问题合集(📚 4月16日(星期二)早上7点)
🌅今日共读内容: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63-73页 )
❓今日导读问题:“究竟是手创造了大脑,还是大脑创造了手?这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手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肯定是密切的、互惠的。”怀特海反复地提到“他们通过接触学习”,对你有何启示?
【原文摘录】
虽然智力活动与人体的种种联系是分布在人体的各种感觉中,但这种联系主要集中在眼、耳、声音和手。感觉和思维之间有一种协调,大脑活动与身体的创造性活动之间也有一种交互作用。在这种相互反应中,手的作用特别重要。究竟是人手创造了大脑还是大脑创造了手,这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但手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肯定是密切的、交互作用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几百年里在一些特殊的家庭中人们不做手工劳动而普遍衰退。
【我的思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作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
陶行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和做要同时进行,双手代表行动,大脑代表思考,只有用手又用脑,在思考的同时付诸行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知行合一。
这首儿歌很好地揭示了手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大脑在思考,双手将大脑的思考付诸于行动。而在行动的过程之中,又不断的将行动的结果,行动的过程之中的一些问题,一些收获,反馈到大脑。使大脑变得更加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人手创造了大脑还是大脑创造了手,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它们之间一定是相互作用,在动手中,让大脑变得更聪明;在思考之后会让我们的行动更加的准确。
💬今日思考问题:结合您所教授的学科,思考如何将技术教育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请思考如何评估这种融合教学的效果,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所说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但是也可以将技术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学习《放风筝》这一课时,一方面让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课文内容去了解放风筝的过程以及作者所描述的在放风筝的过程里的所见所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想象画面,可以通过朗读把作者所蕴含的喜悦的心情体会出来。
但是如果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放风筝,观察风筝,然后再来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我想孩子们会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受。
还有在学习《肥皂泡》这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读准读通课文之后,通过朗读理解冰心小时候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的愉快、喜悦的心情。在课堂上准备了肥皂水,让孩子们当堂吹肥皂泡,体验吹泡泡、观察吹泡泡。孩子们发现,同样是吹泡泡,冰心奶奶写得那么细致、那么生动鲜活,而我们三言两语,甚至都说不清楚!可见,作者是有写作方法值得去学习的。随后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分解动作写制作泡泡的过程,学习作者结合想象去写吹泡泡的……
孩子们发现原来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需要用心观察,还需要有心、有方法的去记录下来……
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