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头便引出这篇文章的论述对象是清代的左宗棠。
又写了自己秋天又重访一次柳湖的经历。
起了左宗棠在大清帝国到了垮台的边缘横空出世,为日落时分的帝国又争得耀眼的一亮,左宗棠算得上是中国官僚史上的一个奇人,目光和雄心超过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人们熟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南国老翁左宗棠带棺出征过天山呢?
后来又写了左宗棠面对赤地千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结合战争的需要。他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中国西北自秦之后,至清代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其中有一条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他还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种桑养蚕,引进南方的先进耕作。二是美化城镇,改善环境。兵者,杀其也,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伴随着硝烟的褪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左宗棠一首诗,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渡过了玉门关。后来又写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
后来又写了左宗棠在西北开创了政治新风,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立足新疆建省。二是反贪倡廉,三是惩治不作为。
表现左宗棠性情决绝办事认真,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
西学东渐,湘人北上,春风玉门,西北之幸。
后来,又写出了历代人们都保护左公柳,可见,祖宗堂在人们的心中地位。
古往今来,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