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手原创部落
【104】德不孤,必有邻——《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之九

【104】德不孤,必有邻——《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之九

作者: 梨渊释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23:24 被阅读0次

文/梨渊释子

“全身充满同一种感觉,每一个毛孔里都浸润着欢愉和喜悦,哦,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傍晚。我以一种奇异的姿态在大自然中来去自如,自己也变成了她的一部分。”

这是梭罗在《寂寞》中开始的一段话,我惊奇地发现,居然与我昨天写的读书笔记之八结束的地方有出人意料的相似之处——梭罗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与瓦尔登湖边飞过的一只鱼鹰或者一棵挺拔在小木屋的苍松并没有区别。

“单纯而勇敢的人不会被任何东西通过简单地强迫而产生庸俗的伤感。当我享受着四季的更替流转,我相信,无论什么任何东西都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 重的负担。”

梭罗毕竟是一个人,他长期生活在森林里,景色是美,久了是否也会厌倦?面对没有人的交流是否也会孤独和寂寞?

“然而大多数人都只让转瞬即逝的外在环境成为忙碌的缘由。”梭罗告诉我们他不会,他认真观察四季的流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不一样。下雨可能只能让他留在屋子里,却并不令他讨厌,也不让他沉闷,反倒让他感到快乐,因为绵绵细雨滋润了他种的豆子。

“我有那么一刻怀疑,有近邻相处对一种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来说是否必不可少。”如果你希望过一种宁静健康的生活,你的邻居也是这么希望的,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的邻居希望过的是一种热闹沸腾的生活,那就是你的不幸。

“一场绵绵的细雨飘来,使那种想象中的与人类邻居相处的各种好处变得清淡寡味了,因为我突然感觉到在大自然中竟然有如此甜美如此醇厚的友谊……”梭罗从不寂寞,因为他有很多的来自自然的朋友,各种声音和精致,都是一种绵绵无穷的友爱,每一支小松针都温情地长大,成了他的朋友,他还能孤独吗?

“我已经发现了,只靠两条腿,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的距离缩短。”

一群人的狂欢是一个人孤单,这充分说明,空间的距离与内心的距离不是正比例关系。“我们作为一种试验的客观物体,对这个角色我却很感兴趣。难道在这个情形下,我们不可以离开我们的充满是非的社会一会儿——只让我们的思想来鼓舞我们吗?孔子一语道破玄机:‘德不孤,必有邻。’”

只要用意志控制心灵,我们就可以让世间万物无论好坏都仿佛滔滔洪流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可以是激流中一片片飘萍,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尘寰的曼陀罗。因此我们能如梭罗一样——能远离自己,也能远离他人。

“农夫无法明白学生的处境,他认为几乎日日夜夜都独处一间房子的学生怎么可能不感到愁闷呢。却不知道独处一室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在自己的田间耕耘,在自己的林中伐木呢,尽管这种社交形式可能更加凝练。”

如果我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在自己的田地里像农夫一样辛勤耕耘,我相信他们是从来不会觉得寂寞的,就好像我在阅读在写作的时候才感觉自己确实在踏实“劳作”,与文字为友,从不孤独。

“我爱独处,我从未遇见过比寂寞更好的同伴。外出郊游,比在家里独处更感寂寞。思考和工作的时候,人总是孤独的。孤独不能用距离来测量。”

不要试图在是和朋友一起旅行还是自己一人独处上犹豫了,我已经很多次都吃亏了,所以我选择一个人独处更不令人后悔,在书中去景点旅游更不让人扫兴。

“社交通常是廉价的。频繁而短促的相聚却没有时间让彼此获得任何新的价值。”

我每天都要与学生见面上课,这是无法摆脱的职业“社交”必须,所以我每天所努力的无非是让自己的思想更新,让自己的课有新的价值,在道德高尚的先哲的思想中沉浸沐浴,让阅读经典名著成为提升自己思想变得崇高的训练,像梭罗一样深呼吸早晨纯净的空气,深谙“德不孤,必有邻”的玄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4】德不孤,必有邻——《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之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aj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