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长的人,意味着他在不断意识到,曾经幼稚的自己犯过的错误,以及过去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该如何看待过去的自的己?成长,必然意味着过去的他被现在的他自己所厌恶,所以他才会改变自己的不足,变成一个他更喜欢的他自己。但这个人还是这个人,他在别人眼里永远是同一个人,他自己也知道即使是过去犯的错误也该由现在的自己负责,他讨厌过去的自己犯的错就会变成恨自己。
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释怀?当他把过去的自己完全看作另一个人,过去的幼稚的故事都与现在的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他就不会对自己有恨意。当一个人回忆童年时打过的架、偷过的东西、搞过的恶作剧,他会把这些归结于童年的幼稚。用童年的幼稚作为理由,搪塞现在身为大人的自己对那些事情的直接责任,就像是用精神分裂作为理由,就能逃避杀人所需要付的法律责任。他知道他可以向别人解释说:我现在成熟了,不会再犯下幼稚的自己犯的过错,请大家放心!所以他就不会对自己有任何责怪。
但是该如何搪塞一年前的过错呢?别人也许会懂得把幼稚童年的他和成熟大人的他分清,但是去年的他跟今年的他,即使这一年中经历了特别多重大事件或是修行了特别多以至于成长了特别多,但别人不了解的话,怎么会知道那并不是完全的同一个人?
别人记忆中的他也是作为他存在于世的体现之一,就算记忆中的他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别人也大致会按照记忆中的他来对待现在的他。就算他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但不知情者并不会改变哪怕一丁点看法。当钉子敲进篱笆,即使拔出钉子,篱笆也永远记住了钉痕。他该如何正视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