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经常有一个景象,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它似梦非梦在我的记忆里又是那样清晰,至今都不曾忘记。山前有一座茅草屋,周围是用竹杆围起的栅栏,栅栏上开满了七色的喇叭花,红的、兰的、紫的、白的,院门是用树枝和木棍扎成的柴门,柴门边上是用铁丝拧成的门鼻,将柴门关上的时候,刚好与柴门紧挨着的木桩上的铁丝鼻上下对齐,出门的时候,刚好可以拿一把锁将门锁住。
小院里有种的蔬菜,有养的鸡鸭和一只小狗。有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小路从茅屋门口一直延伸到小河边。石板路的旁边是一片茂盛的竹林,翠色欲滴可能是山上的水浇灌了它们才滋养的如此茁壮。沿着竹林边踏着石板路来到小河边,河岸边生长着很多种水草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白的,有紫的黄的,各色的花招来许多蝴蝶翩翩起舞,清新的草味儿伴着河水的甜味儿让人闻了非常舒服,令人不想离去。
河水是很清澈的,可以清晰地看见鱼儿在水中游戏,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真让人羡慕。人何尝有鱼儿的这份闲情逸致呀!清晨的时候,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茫茫大雾里,河水似乎泛着热气儿,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雾气才逐渐地散去,还原小院本来的模样,这里人稀罕至仿佛与世隔绝不曾记得有外人来过。
这里的宁静仿佛可以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相媲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此情此景美不盛收,生活在当今人心复杂的社会中或许只能将这份美好深深地珍藏在梦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