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练”一词越来越多在组织、管理、教学、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了解教练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教练不仅仅是一种在某种既定场合下拿出来僵化运用的技术。它是一种领导和管理的方式,一种对待他人的方式,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存在的方式。
1.教练与情商
要了解教练的原则,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我们愿意和谁在一起,愿意被什么样的人影响?”
《高绩效教练》的作者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了一次思想实验,问题是:“请回想一下,在你年轻的时候,除了父母以外,你喜欢和谁在一起,也许是祖父母、老师或者你的榜样。当你和这个人在一起时:1.他们做了什么,让你如此喜欢?2.你的感受是什么?想想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写下你的答案。”
无论国家或文化有多大差异,人们回忆的特征和品质都具备很强的共通性。大家的答案都是:
这个人:
·倾听我
·相信我
·挑战我
·信任且尊重我
·花时间和我相处,全身心关注我
·平等对待我
我感受到:
·很特别
·自己有价值
·充满信心
·安全,被呵护
·被支持
·开心,充满热情
·自信
这样的人被称为“情商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被信赖,人们愿意追随并被他们影响。
教练可以帮助人们提升情商,产生绩效。如何做到的呢?方法是让被辅导者首先进行自我觉察,然后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觉察,自我觉察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提升关系管理。最终实现高绩效的组织。
2.教练与管理
人们所熟悉的管理或沟通风格存在两极,一端是专制的方法,另外一端是放任,并希望达到最好。如图4所示。
我们从小是在被命令或者被告知的方式中成长的,而我们也非常精于此道。告知或命令的好处是,除了方便快捷,还给予发号施令者尽在掌控的感觉,
但是命令和告知难以激发内在动力,很容易换来下属的怨声载道、消极怠工、甚至蓄意破坏。发号施令者根本就没有处于掌控地位,他们是在自欺欺人。
在横线的最右端的是“放权”,是只把事情交给下属,放弃领导者的责任并给予下属自由选择的权力。但是,这样做对双方都有风险。领导者放弃自己的责任,但仍是他说了算,下属也许由于对任务的很多方面缺乏认识而表现欠佳。
教练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平面,结合两个终端的益处又规避了二者的风险(见图6)。
在回应领导者的教练问题时,下属开始意识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及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这一清晰的认识使他能够预见到成功的可能,从而选择承担责任。通过倾听下属所给出的回答,领导者不但知道下属的行动计划,还有其背后的思考。
3.教练的应用
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和为了什么目标我们应该应用教练方式呢?
正教练方式是在岗培养人才的方式;教练心态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教练的思维方式就是让你看到教练对象和你是平等的,有能力自己克服障碍和阻碍,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这种思维出发,无论主题是什么,你都能够真诚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下面是一些在工作中较为明显的可以运用教练方式的场景:
·目标设定
·战略规划
·提升敬业度
·鼓舞和激励
·委托下属执行
·团队合作
·解决问题
·计划和复盘
·团队和人员发展
·职业发展
·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
·反馈和评价
·关系协同
总之,教练是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有积极主动的意愿和能力,实现目标。教练关心人的成长胜过关心绩效的完成,通过对话和启发式提问,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资源、能力、可能性,提升信心。
教练是如何通过谈话让觉察和改变发生的呢?明天分享。
2021/6/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