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街面上的状况基本和平时差不多了,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只有一少部分人会戴口罩,还算是有着一定的防护意识。路上堵得很,开着车没有人走得快,还不时得停下来被迫静养,前后看看倒也没有几辆车。
堵车的原因主要是两边的摊位摆得正欢,马路两边可以堂堂正正撑起帐棚,物品摆得有规有矩,俨然成了一个大市场,这样就把宽宽的路面挤剩下中间的一道窄窄的通道,行进自然困难多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行车随意,不乏见缝插针的人,电动车三轮车自不必说,机动车也大有人在,看前面排起了长队,想取得自己通行的高效率,考虑的就只是眼前了,从左边的对面车道长驱直入,直到把对面过来的车堵死在那里。调头也是不看时机的,有需要了就调头,就算是在两边摊位车辆挤成的最窄路面上,也不吝啬飙一下转弯车技,但往往会做成堵车的死局。
这里原来也安排有一部分摊位,好像是固定的,卖铁具、水果、大肉的多,天天都在那里,只在车站附近。今天的阵势明显多了许多摊位,两边各一排,齐齐整整,卖菜的,卖蛋糕,卖花草的,卖其他杂物的都有,还有些正在搭帐篷,大有赶会的感觉,应该是临时过来摆摊的,平时路面还是比较宽的。这也不是要集会的时间啊,想想时间最近可能的集会应该是农历的四月初八会,到时候才是在这样的市场规模,但好像还没有到四月的。下来专门查看了手机日期,还真是在三月。有人说大概是昨天下雨了,人们在家里憋了一天,今天放晴,要出来透透气,正好丰富了市场的需求吧。
现在村镇里的市场不区分正集和背集,大概天天都可以做正集,但在以前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每逢农历的五日子和十日子为正集,其他时间为背集。做生意的、赶集的都会在约定的正集时间,做好准备到市场上来售卖或买东西。后来感觉这样每月6天的市场集市时间窗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改变增添为逢双日子为正集,单日子为背集,一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正集,隔天就可以到市场上来做生意或想买东西,更方便了。这个时候做生意的在背集里如果不休息,也出摊到市场上去卖货,也有到临乡集镇里去赶集的,两边正好能错开时间,每天都可以做正集生意,象这样走市场的也不在少数。再后来就不分正背集了,全天候都是正集,还专门建成了几个大市场,有些有固定的房舍或市场摊位,市场更集中。
但做生意的都会寻求最佳的摊点位置,这会直接影响着货品的售卖业绩,当然管理上会有一个总体的归划。最先镇里的市场是在村子的十字街两边,现在当街上还有几间没有扒掉的破败的老门面房,见证着早期市场的繁华。后来市场不断南移,一直挪到村外边,还专门建成了市场,但由于位置有点偏,好长一段时间人们才适应,慢慢聚起了人气。现在随着村子向四周蔓延,往南的部分早与邻村接成一片,市场也重又回到村子里来了,这里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人群密集,车辆堵车倒成常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