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从“知”到“行”——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从“知”到“行”——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作者: 思考方法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10:18 被阅读0次

“知”即为认识,“行”即为行动。我之所以不使用“实践”来代替“行”,在于“实践”本身就是有意识的用一种物质性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活动,也就是说真正的实践是“知”与“行”的统一。无“知”则“行”妄,无“行”则“知”虚。就此而言,“知”与“行”必须统一。

然而“知”与“行”的分离却更为普遍,尤其是明“知”不“行”更甚,所以促使“知”向“行”的转化更为迫切。“明知不行”有几种类型:

一是认知不清。对事情的看法只是表面上清楚,不能从全局出发,比较辨别,对各项事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以至于徘徊犹豫。比如有人想读书,觉得应该读书,然而“应该”一词也并未完全弄清,只不过是矮子看戏,人云亦云,不能准确地说明为什么“应该”。如果将读书、工作、生活等等各种事项做一比较,有时读书未必“应该”。

二是认知不真。主要表现为对困难的估计过大,以至于造成畏难情绪,阻碍行动。然而更愚蠢的是明知只有行动才能克服困难,却依然被情绪所左右,满怀忧愁地迟迟不动,即使知道只要踏出一步就能逐步推进。

三是体能不佳。所谓有心无力,一想到要做某事,身体似乎像泄了气的皮球,软了下去。一切行动都需要物质性力量的支撑,这一点不能忽视,不过对许多人来说这一点往往无关紧要,他们把一切的不行动,归结于无毅力,过分强调意志的作用。

那么如何逐一解决,各个击破,成为有行动之人?

一是明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准确地认识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只有明确认知,才能坚定信心,所谓“智明则志坚”,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定来源于正确的认识。通过对事实的调查,一方面牢固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加深对错误的认识的批判,从而解决“认知不清”、“认知不真”的问题。

二是补能。加强锻炼,注重休息,劳逸结合,浅显明白,本来无需多说。然而“运动”本身就是“行”,还是有些人明知不行,所以还是有待于第三个方法的补充。

三是空心。这是我经常说的“意志空白法”,也就是即将要行动的那一刻不思不想,只管去做。事实证明“行”未必需要“知”的参与,“知”只是“行”的不充分的充分条件,“行”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事实也证明“行”产生的一瞬间确实无意识的参与。“知”最好在“行”前,而不应在“行”产生的最初瞬间,“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思考多了不去行动徒增烦恼,尤其是在即将要行动的一刻。比如“身疲”,只要不去感受身体的疲惫反而有利于行动。

相关文章

  • 从“知”到“行”——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知”即为认识,“行”即为行动。我之所以不使用“实践”来代替“行”,在于“实践”本身就是有意识的用一种物质性作用于...

  • 从知到行

    当然,从知到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知行合一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 当然,规划归规划,但路是走出来的。

  • 从知到行

    还记的以前看小沈阳的作品的时候,里面有段对话。话是这样的:你知道人活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人死了钱还在。 那你知道最...

  • 从知到行,再从改善自己到帮助别人,做一个讲书人。——《读懂一

    【书籍】《读懂一本书》下 【标题】从知到行,再从改善自己到帮助别人,做一个讲书人。 001不设限 放下想直奔答案的...

  • 从知到行有多远?

    很多朋友会问 道理我都知道 为何我总做不到? 支配行为的是什么? 我认为 我应该 我必须 我一定 哈哈这些词语熟悉...

  • 引导技术:从知到行

    昨天刚刚结束了一场由我带领的集团PMO班世界咖啡研讨工作坊,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一次培训或者课程,而是一种全新意义...

  • 从知到行的跨越

    施瓦辛格说过,没有人可以通过看健身视频练出一身肌肉。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演讲之后,有许多人吐槽,对此我已经司空见惯,...

  • 从知到行有多远

    今天又一次犯了一个常犯的错误:把衣服放进洗衣机前没掏口袋,然后女儿校服裤袋中的纸巾被绞成碎屑粘在衣服里,要一件件抖...

  • 从明天起

    从明天起,做一个努力的人,阅读,写作,刷题从明天起,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卑,不亢,有礼从明天起,做一个独立的人,不跟...

  • 从知到行,就是这么容易!

    从古到今,世人皆知从知到行的距离遥远,满腹经纶者在现实中处处跌软的比比皆是,以致于王阳明先生创立知行合一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知”到“行”——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idvttx.html